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学作品不能成为“工业品”(许民彤 王馨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4日10:41 来源:河北日报 许民彤 王馨一

  ■文学写作的个体化、个性化和生活经验是不可替代和复制的。文学艺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尤其突出个人和群体的不同。但是,在类型化、标准化乃至工业化的文学写作中,这些写作的特征和价值都消失了,只有统一化的、可以复制的、缺乏个性的感悟和经验。

  □许民彤 王馨一

  近日,国内一位外国文学研究学者在谈到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文学,在国内翻译出版界不受重视的问题时,认为这和整个文学队伍的萎缩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大环境下文学渐趋商业化、工业化的原因。“现在文学作品译介的悖论是,真正的经典作品占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少,这导致越来越少的出版社愿意引进经典作品;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出版物都被打上‘经典’的标签,整个市场是相当混乱的,读者也分不清究竟哪些是经典。在资本的推动下,文学也受到了冲击,文学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工业品,这是非常可悲的……”

  这位学者批评“文学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工业品”,应该说是注意到了目前文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一种现象。文坛上,有一种市场化的明星作家,他们既是作家又是出版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策划团队。他们或者依靠自己的明星品牌,或者依靠自己的策划团队,来抢占文学图书市场。这种文学创作的形态和过程,从策划到营销,使文学写作成为规模化的生产线。

  针对这一现象,有图书出版营销方面的专家评论说,作家由“明星”转为明星品牌,将逐渐成为文学出版业的主流。就出版界而言,这些超级畅销书作者本身就是生产者,他们在自己作品的基础上,聚集更多同类型作者,发展成规模更大的品牌,是一个自然趋势。

  从为图书市场写作畅销书,拥有大量“粉丝”,屡受文化媒体的关注,到开始形成自己“明星作家”的阅读效应,凭借着大众读者的追捧和出版方对利益的预期,形成自己的“明星作家品牌”,最终再利用这种品牌优势,组建自己的写作团队,形成生产线式的写作出版模式……这些畅销书界的“明星作家”,已经明显突破了写作的传统规则和模式,他们的写作行为、读者意识、市场意识乃至市场的营运、推广意识,使他们的文学写作具有了鲜明的市场化、工业化的特点。

  这些畅销书界的“明星作家”,形成这样一个个集团式的作品生产线,他们在写作趣味上是有共同点和相近的喜好的。他们不仅形成了一个写作者的团体,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紧密的集团心理。“明星作家”身份的一致,写作趣味和风格的统一,集团心理的共同倾向,文学作品形式的类型化……这些一致性成为他们在大众阅读市场赖以生存的共同依据。

  其实,这种写作风格、职业身份、集团心理已经趋于某种类型化的作家集团的写作行为,颇为符合当下包括畅销书创作在内的文化生产的模式特征。艺术大生产中的畅销书写作,因为要考虑到畅销书的行销、印数和畅销时间,它的生产和制作必然是类型化的、标准化的,他们生产什么样的畅销书,读者就阅读什么,他们提供什么文化产品,大众就消费什么,这是典型的文学工业化的制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畅销书的创作个性是缺乏的,从而也造成了阅读个性——读者受众的趣味、要求和价值标准问题的丧失,读者阅读变成了缺乏选择性的阅读。

  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著名作家王安忆曾尖锐地指出,长篇小说爆炸跟市场化有关,短篇中篇都是专业、精英化的,出版社希望是长篇,可以推动宣传销售。这两年,写作是被长篇小说伤害的,“长篇小说需要设计策划,你完全没有想好,就把小说加长,这还跟写作工具——电脑有关,不吃力,可以很水。出版社也希望你越长越好,不希望是薄薄的书,可能是市场倒逼生产。”她所提到的文学长篇写作内容“很水”“越长越好”“市场倒逼生产”等现象,实际上已经破坏了文学写作的内在规律和审美原则,而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制造产品的方式进行,这种文学写作工业化的趋向问题,已经十分明显。

  文学写作的个体化、个性化和生活经验是不可替代和复制的。文学艺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尤其突出个人和群体的不同。但是,在类型化、标准化乃至工业化的文学写作中,这些写作的特征和价值都消失了,只有统一化的、可以复制的、缺乏个性的感悟和经验。难怪有人说,在类型化、标准化的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文学产品,是一种无个性的商品,是一种工业品。这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样的文学产品究竟有多大的生命力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