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金波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儿童时代》(安武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6日10:50 来源:北京日报 安武林
《儿童时代》

  很意外,在苏州,朋友帮我淘到了1966年的几本《儿童时代》的老刊物。更意外的是,在1966年第6期第9页上,见到了金波先生的两首诗:《花果山的孩子爱种树》(外一章),另一首是《赶忙递过小铁锄》。占了整整一页,每一首诗配了一幅具有剪纸风格的插图。

  我如获至宝,长久以来的一个疑惑找到了答案。在金波先生的各种诗集中,我偶尔会拜读到《花果山的孩子爱种树》这首诗,当时很纳闷,金波先生怎么会写这样的诗?这倒不是诗歌不好,而是说和他精致典雅的风格很不相称。这首诗写于什么年代?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会写这样的诗?很多疑问盘绕在心头,但又不好意思向金先生求证。得到这本刊物,很惊喜,喜的是,最起码可以解决了心头一个疑惑,写于什么年代,发表于何种刊物。但新的疑问又来了,这两首诗的主题都和果园有关,和植树造林有关,那么,这两首诗的灵感从何而来,当时金波先生在做什么?

  我去拜望金波先生的时候,顺便谈到了这本刊物和这两首诗歌,金波先生开心地大笑:“哎呀,这刊物你也能找到,真不容易!”接着,他向我讲述了这两首诗歌的创作经过。当时,金波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做教师,那时的首都师范大学还叫北京师范学院。因为四清运动开始了,学生停课了,老师们也下乡了。他当时下乡的地点在四季青人民公社,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的世纪城附近。四季青人民公社是北京的蔬菜基地,成立于1958年8月。金波先生在四季青人民公社南辛庄大队下乡。那里不仅是蔬菜基地,而且也是果园,据他讲,那里的水果都是专供的,所以,那些果子大小都一模一样。就算被淘汰的水果,那也是顶呱呱的。

  金波先生的自豪感,我小有体会,虽然我出生得晚,但也经过了配给制时代的尾巴梢。那时候吃什么,用什么,都要凭票,而且还是定量的,还要讲级别的。你有票,也不一定能得到与你级别和身份不相称的东西,无论是食品,香烟,还是日用品。由于经常在果园劳动,所以,金波先生悄悄开始写下了这两首诗。当时,他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时候,还无人知晓。但是很快,大家都知道了,而“文革”也开始了,他就不敢再写了。金波先生的原名叫王金波,金波是他的笔名,估计他也是不想被人知道。总之,那个时候的人见不得不务正业的人,你是教师,讲课是你的职业,而写作,就是不务正业了。当你有了一定影响的时候,被人接受了以后,那个时候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写作了。

  当时,金波先生的工资是五十多元。他这两首诗就获得了十多元稿费,相当于他工资的五分之一,或者说四分之一。他说,《诗刊》当时的稿费稍微高一点,能到二十多元,但也高不了多少。四清运动中,他差不多在四季青人民公社南新庄大队就呆了差不多一年。那一段的生活,也给他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他写过关于果园的大约有二十多首诗。金波先生是一个豁达的人,乐观的人,谈到往事的时候,他没有抱怨,没有牢骚,没有怨恨,只是开心地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作品中,有杨永清画的一组连环画《小英雄炸坦克》,张秋生写的歌词,汪玲配曲的儿童歌曲《我们一起来成长》,另一个儿童表演剧《我们是绿化小尖兵》中的儿歌,也是由张秋生创作。

  金波先生在谈到《儿童时代》的时候,说他还给《毛泽东选集》写过一首儿童诗。正好,这本刊物我也淘到了。这首诗的名字叫《雨中》,发表在1966年第3期的《儿童时代》上。占了整整一页,配了一幅摄影作品:《看看毛主席是咋说的》。一个年轻的姑娘手捧着一本打开的《毛泽东选集》,笑得很甜,正在阅读。而一个满头白发的、长满白胡子的老爷爷右手捏着长长的旱烟袋,左手正指着书里的某段话。两个人侧身相对,共读《毛泽东选集》。诗歌写的是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女孩去给生产队的社员们送书(《毛泽东选集》),途中遇到了大雨。女孩子怕雨把书淋坏了,紧紧地抱着书包。诗歌的结尾一段是:你猜/那小书包里/包的是什么/——《毛泽东选集》!由于这首诗有浓郁的时代和政治色彩,所以,这首诗没有被各种诗集选过,估计,金波先生手里也未必有这首诗了。巧的是,同期刊物中,还有于之的一个组诗《炼钢厂的歌》和李瑛的诗《鞍山钢铁厂》。封底上有一幅木刻作品《耕读小学》,张秋生先生配诗。

  金波先生在第3期发表诗作,第6期又发表诗作,看来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那个时候,他就脱颖而出了。和他一起写诗、写歌词的张秋生先生后来转向童话创作,放弃了儿童诗歌,虽然后来金波先生也转写童话了,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儿童诗的创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