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个时代的百姓生活史——读《一个人的乡村》(李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4日11: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靖
    《一个人的乡村》插图 郭正一绘 《一个人的乡村》插图 郭正一绘

  如果要发现一个民族最广泛的精神底脉,最真实的切入点,便是了解这个民族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他们的精神追求。近日,郭正一的非虚构新作《一个人的乡村》正是由一个个真实的百姓生活故事组成。《一个人的乡村》是一本描绘当代乡村生活图画的作品,它以非虚构的方式记录了原味的乡土故事,叙写了令人感动的上百个普通人的生命真实。

  作者直面现实,把生活作为自己挖掘的丰富宝藏。他从平常的生活现象和身边接触到的人物入手,从个体生命的生活体验和悲欢离合中,刻画普通百姓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选择、困惑、焦虑以及耐心、勇气和品德修养。全书由“岁月”、“轮回”、“生活”、“选择”、“寻常”5部分构成,浓缩人生的场景和舞台。来自不同社会群落的百姓生活情景和心态追求,随着作者的笔触,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有的人物,令我们喜爱感动,温暖难忘。如,书中《武立正》一篇写的是担任河南省偃师县美术中专的武校长。武校长的教育观是对学生要拥有加倍的爱。他因材施教,说:“我不要求我的学生太有个性。我把他们培养成一块好木头,把底打扎实,把他们都送到美术学院,叫那些美术学院的老师好好雕刻他们,想要什么样就雕成什么样。”这位有着偃师情怀的老人说:“我正在做许多事,做这些事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他深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不主张男女学生早恋,说“早恋的学生就像一棵好树生了虫”。他告诫年青人,“婚姻在人的一生中顶重要哩”。武立正校长在许多想念他的学生的心中,树立起真正的丰碑。

  除了温馨的描写,书中也有悲怆的内容,写乡村青年的《石留国》,就记录了“十里八村闻名的才子”石留国的故事。

  年轻的他热情奔放,对前来写生的美术学校的师生有本能的保护。他帮助师生,是因为他内心有对知识的向往和尊重。后来,“工艺街上有一个长相一般的女人喜欢他了,她比他现在的媳妇年轻得多”,由于石留国身上那种不羁的性格,在社会变革中,他最终没能把握自己,突破个人的局限,而最终陷入悲剧处境中的泥沼。“在秋天的一个下午,当他和喜欢他的女人们围坐在一起打牌时,他的妻子出现了。气愤至极的女人,没想到他的男人从打牌的人群中甩出来一只鞋,接着是第二只”。次日清晨,有人发现他的妻子吊死在后洼深处的一棵树上。

  在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如何构建丰富的乡村文化?乡村青年的精神世界如何突破偏狭与自私的本能?这些成为一团难以理清的谜,沉沉地压在读者的心中。作者一方面是与石留国交往的见证者,一方面又是对石留国这样一个年轻人命运的观察者。石留国的命运起伏,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乡村青年们精神生活缺失的现状,引发了作者深切的关心,也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面对生活的苦厄,人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最美的儿媳》中的主人公井淑静身材矮小,样子不算好看,她结婚没多久,丈夫就被查出脑肿瘤,在手术过程中不幸又成为失血性植物人,井淑静安心地照顾着丈夫;《养蜂人家》中,妻子因为锅炉爆炸伤了脸,丈夫置办好养蜂的东西,带着妻儿,在坡岭间行走采蜜,为了“他的女人可以放下羞丑,不戴面纱,自由行走”;带着父母同游的孝顺儿子王鑫、传承开封传统小吃黄焖鱼的巷口老汉、在城市打拼的外来工紫娟……书中展现出的人物群体形象,如同屹立的雕塑群,沉静庄严。

  从这些普通人的故事里,读者们也不知不觉地、远远地跳出了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融入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时代变局中,来俯瞰这似乎与己无关、却又支配着每一个个体命运的世间的苦难和欢乐,思考岁月、时光和人世的流转。

  《一个人的乡村》文字情感朴素真挚,语言风趣生动。《几位老师》里的郑老师,有一只“义眼”,“看着别人是不转动的,所以我认为老师一直在看着我”。他把趴在美术组玻璃窗外窥看校美术组课外活动的“我”叫到室内,“让我站在他身边看他写生”,还“用墨水瓶、粉笔盒压住几个翘起的纸角,耐心地点评”作业,成为“我”绘画事业的启蒙良师;贾老师说我写的片段有气势,“每次她朗读我写的片段时,我都感觉仿佛像教室外的叶子一样在飘。越飘越想写,越写我越飘”;王崴老师在画室里创作时,“那燃成灰烬的烟灰好大一段都没掉下”。每位老师特点不一,但他们热爱教育、专注艺术创造的精神力量和关心学生的浓郁情怀,通过作者朴素的道白,形象生动地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与文字所配的近百幅插图,也均为作者乡村生活的采风速写——农家院落的农具物什、原野山乡中的花草树木、阳光和云霞、大山中印满时代过往的老屋石器……

  《一个人的乡村》是作者近10年来,每日积累写作而成的百万文字中的精选,是作者长期深入农家、体验生活和思考时代变革的结晶。“只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合上全书,每一个清晰的人物轮廓,都给我标示出迥然不同、但却值得我沉思的答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