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藏匿与寻觅的悖谬——读《青春咖啡馆》(黄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2日10:53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黄夏
   《青春咖啡馆》[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金龙格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青春咖啡馆》[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金龙格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折桂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他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熟悉是说他的作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在国内出版,迄今多达十余种,而去年的得主艾丽斯·门罗在获奖前只有《逃离》一书进入过公众视野;陌生则指他的受众群始终囿于一小部分外国文学爱好者,许多人对他的了解可能不是文学而是电影。1975年,由他和路易·马勒合作的电影《拉孔布·吕西安》入围奥斯卡奖;作为评委,他还出席过2000年戛纳电影节。

  事实上,莫迪亚诺的小说读起来确有浓郁的电影味道。它们的叙述通常是多线而非单线,底色或黑或灰,画面意境感极强而故事支离破碎,神秘和悬念相伴而生的窒息和恐惧,则让人隐隐产生逃离的欲望。这种创作特色,是与莫迪亚诺的人生分不开的。1945年,莫迪亚诺出生于巴黎西南郊一个富商家庭,同许多战后出生的人一样,莫迪亚诺也是直到记事后才发现他们的父母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原来莫迪亚诺的父亲作为犹太人,曾与法国沦陷时期的占领当局和盖世太保有过合作关系;莫迪亚诺的母亲是演员,同样也为德军效劳过。他们与纳粹过从甚密,固然有生存方面的需要,但对于莫迪亚诺来说,至亲掩藏难为人言的秘密(进而让他们变得陌生),是具有重大冲击力的。由是,对秘密的兴趣和迷恋,从此给他的作品覆上一层侦探小说的外壳,而逃离和追寻的主题,则铸成其作品的内核。

  《青春咖啡馆》出版于2007年。不同于莫迪亚诺诸多以战争为时间点的作品,这本小说将历史背景置于1960年代早期,莫迪亚诺笔下的一代新人开始摆脱战争创伤,而迎接六十年代后期的生活大爆炸了。这本小说由四个人物来讲述一个名叫露姬的姑娘的故事。她于某天来到奥黛翁街一家叫做“孔岱”的咖啡馆,谁都不认识她,谁又都想认识她。于是乎,就有一个矿业学校的学生向她请教人生问题,一个四十来岁的侦探想知道她是不是其委托人离家出走的妻子(还真是),还有一个棕色头发的帅小伙与她出双入对并且哀叹最后失去了她。而露姬本人,则作为第四个叙述者讲述了短暂的人生经历。她厌倦家庭生活所以逃离母亲奔向丈夫,厌倦了丈夫又奔向情人,厌倦了情人又奔向孔岱咖啡馆,最后奔无所奔,毅然跳窗自杀了。

  但就如书名所示,《青春咖啡馆》 并非露姬的个人传记,毋宁说,莫迪亚诺是想借露姬的故事,来为整个六十年代的巴黎人文景观树碑立言。当然,莫迪亚诺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钩沉历史,而是塑造一种氛围,一种“五月风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来青春咖啡馆的顾客,不管其职业、身份和年龄如何,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前史,他们把咖啡馆当成避难所、“中立区”,用来躲避“暗无天日的生活”。因而,他们隐姓埋名、互相设防,而对彼此的了解,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就算高高在上的我们,也未必能把他们的讲述拼贴凑齐,得到一个稍微完整的画面。

  比如,侦探盖世里的视角固然补足了矿业学校学生认知上的缺陷,让我们知晓名叫莫里斯·拉法艾尔的作家,在战后曾因“原来的名字惹出了一些麻烦事”,以及阿达莫夫——侦探曾通过情报部门的内线,“帮他办理了合法的居留手续”。但到底是什么麻烦,竟至让人改名换姓才能脱险,或者阿达莫夫有些什么隐情,我们是无从知道的。我们也不知道,在盖世里看似诚实的讲述中,又向我们隐瞒了什么,比如,他是侦探、间谍,抑或特工?等等。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人们在寻求保护色,从一地流浪到另一地,以期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另一方面,人们又在寻觅自身的归宿,要么是爱情,要么是别的什么,否则人生真是太空虚,太不真实了。这种藏匿/寻觅的古怪关系,成为这本小说贯穿始终的主题,但悲催的是,当所有人都在隐藏(避免被寻觅)时,你要怎么才能找到归宿、爱情,或者别的什么呢?小说中,莫迪亚诺提出了一个“固定点”的概念,也就是人们通过物质手段(咖啡店掌柜的笔记本、盖世里的侦探手册、警局的档案和照片)来作为勘定人生的坐标系,但这些东西都失败了;露姬的丈夫想通过生理和精神影响——和谐的性爱——来维系与妻子的关系,最终也失败了。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们有着远比归宿和爱情更大的渴望:自由。露姬在一次次逃离时,就十分享受与整个前世说再见的快感,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过我觉得,莫迪亚诺在《青春咖啡馆》中对前世(也就是人们逃离的渊薮)的描写,并不十分使人信服。作为六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前兆,莫迪亚诺并没有写出是什么(束缚、压迫、旧势利,等等)使得年青一代作出那么激烈的反应。可能对法国读者而言,这是无需赘言而自能领会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因为生活无聊所以离家出走,就实在有点不可思议和莫名其妙了。

  看看莫迪亚诺的前作吧,《夜巡》 写双面间谍陷入双重身份危机而渴望逃离,《暗店街》 写持假护照的人常年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紧张状态中,《星形广场》和《环城大道》写犹太人在纳粹高压统治下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这些作品都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因为作者笔下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作底料,而《青春咖啡馆》则相对虚无缥缈,没有一种敦实的厚重感在其中。不过,好在莫迪亚诺得奖将带来新一波出版热潮,我们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数个月中,能读到作家更多足以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的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