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飘忽的坚实(郝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2日10:44 来源:文学报 郝雨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飘逸”、“流动”二品。而一般评诗也常以“空灵”、“洒脱”论之。徐芳的诗与这几种常见的诗歌品性都沾边,但又无法简单地用这几个现成的术语和形容词来概括和套用于徐芳的诗。其实我对徐芳的诗最突出的阅读感觉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飘忽”。所谓“飘忽”,是一种缥缈灵动,空阔悠远。而且,这种感觉又只能是一种感觉,甚至完全不能作为一个专业的学术用语应用于诗评。在此我又只能忠实于自己的感觉。因为确实没有别的语词能够比这个“飘忽”更能表达我对徐芳诗的阅读感觉了。

  但是,近年来徐芳却大量地写起散文,近几年已出版的散文集有《都市邂逅》《她说:您好!》,还有诗文合集《岁月如歌》。就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而言,散文在本质上是要实的,也就是不能飘忽。由飘忽而落实,这也许与徐芳入世已深,对生活的认识更加实在有关。

  毕竟,徐芳的笔下有许多童年真实的故事,也有许多成年后深切的感悟。《藏钱》中小姑的秘密、《两个外婆》 中隔壁家慈祥老太的关爱、《一年又一年》中对被“没收”的压岁钱的追忆、《阿妮头》中的姐妹情深……这些故事都是实在的。然而,徐芳骨子里还是诗人,她把这些纪实性的文章仍然是当作诗来写的,她说:“我写的一切有缘的邂逅,无缘的挥手,片刻的永驻与永远的流逝,不管技术上是如何应用:在语调或者情调上,表里之间如何转接,如何在控制中表现张力与韵味,如何在口语和不能完全口语之间,以及语言的新与旧之间所作的种种努力和把握……也许,说多了反显得笨拙,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或者说一个词,那就是对生活的珍重,珍重在我用以造型的材料与情感上,也珍重在我所用的心机上。”所以,在《地铁漫游》中,徐芳将地铁看成一个碎片模式,一大群人下车了,又分散了,走远,消失,再不相逢,每一个出口都像是时光隧道。还有《金色的高架路》《搬家故事》 ……透过这些城市生活五光十色的表面,徐芳深入到置身于其中的城市人的内心世界,咏唱、感叹,用她诗人的灵气诠释传达其特殊的人生领悟。

  从徐芳在这部散文集 《序》 中的一些自我表达中,她信奉的是苏珊·桑塔格对诗人散文的观念:“请求记忆说话或哭泣。”她认为这里包含的是对记忆的虔诚,是对“散”的姿态的眷顾和挚爱。所以,她一方面努力打开记忆,让曾经的真实作为散文之骨肉;另一方面,她又坚持“循着诗的某种路径,去经营散文”,像普鲁斯特,像乔伊斯一样,沉浸在“无意的记忆”之中,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散”中。所以,诗依然是其散文的灵魂。尽管她的散文在尽量靠近现实,或者在文笔上尽量进入现实,她甚至精心总结了自己散文纪实抒情的“五大技法”,而其整体的艺术风格,艺术韵味,还是显得那么飘忽。而这种飘忽归根结底是因为她不愿意把自己的灵魂依附在任何现实的物质之上,她宁愿一直自由自在地飘。她宁愿把全部生命献给诗歌。这正是她最坚实的人生信念和艺术追求。尽管诗确实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她却真心相信:“它能够超越于现实。”这就是徐芳的全部现实,这就是徐芳在诗与散文中的飘忽的坚实。

  (《月光无痕》徐芳/著,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1月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