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性别视域下的唐诗研究(洪治纲)

——读俞世芬的《唐诗与女性的研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30日14:01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洪治纲
   《唐诗与女性的研究》俞世芬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诗与女性的研究》俞世芬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唐诗的舞台上,女性一身二任,始终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既是唐诗描摹的客体,也是写作唐诗的主体。作为被描摹的客体,采莲女、青楼妓、闺中妇、恋人、姬妾、妻子等形象往往因其美丽灵动鲜明的多元特征令人记忆深刻。而作为写作的主体,女官、女冠、女妓、官妇、游子妇、征人妇、商人妇等女诗人,又多以生花妙笔写出了唐代各阶层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她们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双重身份,自然会衍生出唐诗与女性之间复杂多变的双边关系。透视这种双边关系,需要不断转换视角、调整焦距,而更重要的是,要能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俞世芬的专著《唐诗与女性的研究》,则是学界对这一双边关系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收获。

  在该书中,作者首先对唐诗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审美及主题表征的内在联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唐诗中关于女性的时空表现进行了深度解读;对唐女诗人的抒情艺术与边缘境遇作出了历史科学的整体把握。在作者看来,唐诗中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一般分为三类:含辛茹苦的母亲、有一定自我意识的贤妻以及勇敢追求幸福的女子。其中,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是那些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子形象。与此对应的是,唐诗中的女性审美可分为身体审美、游戏审美、性情审美和神性审美四种。其中的身体审美与游戏审美因为偏重于女性的音容声色的表现而归为传统的审美观,而性情审美与神性审美则因倾向于女性内心世界的表现,折射了唐代社会女性审美观的自由度与开放度。文人们通过对青春女性的诗情描摹,既浪漫地表达了对人生至美境界的渴望,也委婉地抒写了壮志难酬、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忧伤。

  唐代的女诗人们,则大多以伤春悲秋的季节慨叹与孤独神秘的黑夜忧思,书写了于独守空闺中年华渐老的生命喟叹。所以,幽居深闺的思妇与浪迹天涯的游子,共同成为唐代诗篇反复吟咏的核心意象。而女诗人笔端流淌的乐观、沉思与忧患的情怀,又深刻表现出其与命运抗争的胆略与奋发进取的社会化人格,呈现出封建历史上罕见的女性特质。这些女诗人的作品,与其说反映了特定时代中国传统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内在困顿,不如说展示了女性们内在的生命渴望和特有的伦理情怀。

  与此同时,该书还批判性地借鉴了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将其与审美艺术相结合,并以此对唐代文人关于女性的表现、女诗人的自我表现以及女性的整体命运进行综合论述,跳出了关于女性研究多单个作家实证、少群体作家综合审美研究的套路。而且,作者在诗歌“细读”的基础上,还将女性主义、神话—原型批评、文化批评等一系列方法运用到这一古老的领域中,对唐诗进行综合解读,因此具有较强的现代理论色彩。在对两种主题模式,女性形象的三种类型,女性的自由审美与奴性审美的差异与对立,以及形成这两种审美观的历史文化成因的分析; 对唐诗具体时空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特别是对于两种空间(现实世界与生活世界)和两种意识(季节意识与黑夜意识)的提出;关于唐代女诗人主体抒写的显性特征及其作品接受、传播、批评的边缘境遇所作的剖析等,都展示了作者借鉴现代批评理论、重新评价传统诗学的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的意识与能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