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古代文明研究的意义(李学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30日13:40 来源:天津日报 李学勤

  中国的古代文明研究和外国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研究一样,也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如果要用一个名词,就应该叫做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因为你说它是历史学吗?不仅是历史学;说它是考古学吗?又不仅是考古学;说它是美术史吗?又不仅是美术史,还有其他一些学科都与它相关。所以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这样才便于和世界上其他的古代文明进行比较研究。

  不仅如此,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就不能说对于整个人类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讲,不但今天我们中国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而且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领土最辽阔的国家之一。中国文明的影响极为广泛,不只是东亚、东南亚,甚至于其他更远的地方。中国古代文明还有一个特点,可以说是在世界上公元以前独立起源的文明中,唯一的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中国文明何以能够起源如此早,如此持久,不研究这些问题,不以中国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相比较、相综合,怎么可能解决人类文明起源,这样一个重大科学课题呢?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其学术意义。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还有着特殊的意义。现在全世界的华人华裔,有一个很重要的值得自豪的,就是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常常有两句话容易引起共鸣,一句话叫“炎黄子孙”,一句话叫“五千年文明史”。其实这两句话内涵差不多,为什么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呢?就是因为炎黄二帝的时代,按照传统的古书推算,距今大约五千年。所以从炎黄二帝算起就是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说这话绝对没有自命不凡的意思,甚至于我还要反对以感情来干涉科学研究。比如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有人说还要加一倍,变成一万年的文明史,这在科学上是不能接受的。我们不可能有一万年的文明史,全世界也没有一万年的文明史。我们不能由于感情上想拉长就拉长,因为那是经不起科学检验的。但是,科学地阐明我们优秀的文明传统是怎么样起源的、怎么样发展的,对人类做过什么样的贡献,对于增进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文明不仅是很需要研究的,而且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事实上,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支持这方面的研究,这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可以说是当前运用现代的、前沿的方法去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一个初步尝试。工程所用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

  工程最后集中出的成果是“夏商周年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中国的历史年代从今天往上推,可以推到公元前841年,就是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其实,外国也一样。希腊、古埃及,真正往上推,也不过是公元前7到8、9世纪。人类的发展差不多。再往前就不能光靠文献材料了,还应依靠考古学。那么,具体的研究工作是怎样做的呢?每次讲到这个我都打一下比喻。可以设想这间屋子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大车间,里面有两条生产线,最后要出结果的,把结果拼起来做成“夏商周年表”。

  在工程的两条生产线中,第一条线是那些有文字的材料。有文字的资料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种是古书的。我们中国的古书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传世古书数量最大,在16世纪以前的世界上所能保存的古书,中国一国比其他国家的总和恐怕还要多。中国的古书搜集有许多关于天象、年代的记载,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们要把它们搜集起来,做成一个电脑资料库。我们定的原则是:唐朝以前的材料是穷尽性搜集,有多少要多少,不同的版本都要考虑;唐朝以后只是重点搜集。对于这个资料库里的材料,大家可能会问:电脑资料库里发现了什么前人没见过的新材料吗?答案是:一条也没有。这证明过去已经把古书里的材料穷尽了,这也是一个成果。对于这些材料,我们要给以文献学的评估,然后把其中有价值的材料挑出来,交给天文历法学家来计算。第二种不是古书上的,属于甲骨文、金文等方面的材料,首先要从考古学上看这些材料是怎样的来源,什么时期的,然后请古文字学家来释读,过去的释读对不对,还有什么要讨论的,释读后选择出有意义的也交给天文历法学家来计算,把这些运算的结果拿出来就变成数字了,这一条线包括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历法的研究等多个学科。

  还有一条生产线是没有文字的。我们选择一些考古学上的典型遗址,重要的就是当时都城的遗址,可能是夏商周王朝或诸侯国的都城遗址。对于这些遗址首先从考古学上研究它的分期,如果现在还有些材料不够,我们要进行补充。要取系统标本,进行14C测年。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常规法,一种是加速器质谱计的方法。经过对实验室的改造,其测年的精度达到了国际水平。这条线也是多学科的,包括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科技测年的核物理、核化学,甚至于数学计算。

  两条线出了这些成果,加上其他方面的研究,综合起来就得出一个夏商周年表。在年表中,对于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各王都给一个比较准确的年数;对于商代后期有甲骨文的武丁以后的各王,也给一个比较准确的年数;对于商代前期只给一个比较详细的框架,夏代就给一个基本框架。我们的年表就是这样做的。

  对于这个年表我想郑重地说明一下,随着新的考古材料的不断发现,肯定还有很多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比较公平地说,我们所做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2000年验收的成果,应该说是我们200个人所能做到的成果。我们做的工作一定还会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继续听取意见。 

  我个人作为这项工作的参加者也是组织者之一,我觉得“夏商周断代工程”实际上有两个成果。

  一个成果是具体的成果,就是工程本身所要求产生一个研究报告,产生一个年表供大家使用;另外一个重要成果不能忽略,就是为今后我们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来研究古代文明起源和其他的类似的科学问题,积累了一点经验,或者说经验教训。这个工作很难组织。我个人体会,不同行的学者坐在一起是很难有共同语言的,甚至有时相互不信任,不是说学者之间人格上的不信任,人格上都是互相尊重的,而是说对他的学科有一个不信任到信任的过程。过去不同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以致一些很接近的学科,相互理解也很困难。工作中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我们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开会。我们组织过跨课题、跨专题、跨学科、跨学科门类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研讨会,从1996年3月到2000年5月,我们开了58次,最大规模的有约200人参加的会议。经过多次讨论与磨合,使大家的认识逐渐接近。

  不过,传统上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对于这个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我们现在还正在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本身的目的是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打好一个基础。本来我们想根据国家的要求在工程结束之后,就转向这个工作,可是现在看起来工作量太大了,准备不够。所以我们在“十五”计划中正在进行一个叫“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预研究”的项目,就是预备性研究。通过这个过程,为我们继续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规模进行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做一个准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