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季节三部曲”:关于失落与寻找的“70后”挽歌(赵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9日11: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 牧

  表面上看,陈鹏接连发表于《青年文学》头题的“季节三部曲”(《去年冬天》《今年夏天》《明年秋天》)是关于爱情的,但这些爱情,却不再仅仅与“原初的激情”相联系,而是经受过岁月的摧折、烟火的熏染,变得苦涩、沧桑、衰败甚至腐朽不堪了。其中的男女人物,虽然也曾被称为帅男或美女,如今却只能配得上熟男或熟女之类的称谓。这似乎正是“70后”的普遍状态,他们在成长阶段不幸摊上禁欲主义的尾巴,而后在丛林社会中摸爬滚打之际又遭遇了享乐主义的浪头。年长一代的“60后”凭着权钱的威力纵情声色,年轻一代的“80后”借着青春的资本敢爱敢恨,惟有上下不靠的“70后”,无奈地经受着道德、物质、岁月、欲望的多重逼迫,前临不可预测的深渊,后有不可胜数的追兵,结果,还没享受繁华,就已沧桑殆尽。这样一种尴尬,验之于情爱领域,就不免会上演一出出令局内人悲喜交替和令局外人哭笑不得的好戏,某种程度上,陈鹏的“季节三部曲”就是其中的插曲——但剥开层层表皮,却又不难看出陈鹏对于“70后”生存状态、精神窘境的悍然追问,陈鹏的原意显然不仅仅要表达“爱情”,他的野心,是为“70后”们抒写一曲孤独而无奈、坚韧而脆弱的挽歌。

  王重是“季节三部曲”中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名字已包含了困惑重重的意思。他已“奔四”的年龄,结婚不到半年,就在《去年冬天》出现危机,然后在《今年夏天》离婚了。妻子赵薇对王重而言一直像个谜——老大不小,还幻想一夕成名。但这并不为王重所注意,他还沉浸在婚姻的新鲜感里,及至赵薇与一个央视导演恋爱,跟他玩起躲猫猫的游戏,恍然梦醒的他才开始着手调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出轨”来痛斥赵薇,但对她而言,却可能是常态,因为据前夫与前闺蜜的说法,她其实一直在有本事的男人中打猎,钱或者性。然而这些说法并未给赵薇提供自辩的机会,所以其真实性是很存疑的,即便真实,也只对王重才重要,而对我们,重要的是他的失魂落魄:熟男们差不多都已修炼得刀枪不入了,他竟还那么在乎?

  作为队友的李果也在《去年冬天》遇到了麻烦。李果和王重的爱情有相似之处:都因球场表现赢得芳心,风风雨雨凑合了8年,看似风平浪静却暗潮涌动。女儿得了不治之症,李果着急上火但无计可施,最后魂不守舍而又心怀愧疚的刘盐替女儿终结了痛苦,而她自己,却陷入更大的痛苦:女儿是她偷情的产物,所得之病也由她的长期嗜烟引起。她最初还怀着真相被揭穿的担忧,但李果早已心知肚明。他似乎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不仅对非亲生的女儿充满怜惜,而且对轻生的刘盐,也极尽救护的努力。这看起来是一个隐忍负重的好男人的典型,然而他心中并非波澜不惊。“不想知道谁是她亲爹?”刘盐问他,他说“不想”,然而一接到王重的求助电话即刻血脉贲张。表面上是帮队友去教训野男人,根子上,大有借他人酒杯一浇自己块垒的动机。

  陈鹏小说经常由此出发:生活危机、落魄男人。我们感兴趣的正是他笔下的男人们如何应对——看似挺硬汉,有血性,受过足球等运动洗礼和传统道德灌输,却往往在一场危机来临之际便束手无策、备受折磨。《今年夏天》里的何冬也如是:3年前老婆苏沫跟人跑了,他还要为嗷嗷待哺的女儿尽奶爸的责任;网上认识的小萝莉走进了他的生活,并悉心照顾他的女儿。似乎危机过去,苦尽甘来了,可麻烦接踵而至:前妻苏沫丢盔卸甲回来了,何冬甚至想到卖房逃亡,小萝莉却突然失踪,“70后”男人的尴尬悚然显现。

  就在何冬与苏沫纠缠之际,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再次交给王重,这次他飞往泰国,赶赴一次相亲之旅,遭遇了忧郁美人叶斯斯。与苏沫的无奈撒泼不同,叶斯斯一遍遍地回望旧日时光。对苏沫来说,何冬身边的小萝莉是现实版的敌人,但对叶斯斯而言,王重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观众,她的表现神秘而超凡脱俗。但无论小萝莉还是王重,都似乎无法窥见两个看似迥异的熟女的内心,所以,正如小萝莉的主动退出一样,王重也必然无功而返,而这两个女人在文本中的交替出现,恰恰构成不同女性的两极,在陈鹏精致流畅的叙事语境下,她们自身的尴尬亦为“70后”硬汉们增添了某种柔软,然而,她们的失败也让男人们的失败更加深刻。

  这种惨烈在《明年秋天》中更显黑暗——如果说《去年冬天》尚有“50后”父母带来的些许温暖,《今年夏天》尚有叶斯斯异域守望的果决,那么,《明年秋天》则连这些温暖和希望都不要了,发生于欧洲和丽江的情感历险都以神秘的面目出现、黑暗的死亡了结。陈鹏似乎想在“季节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彻底撕毁希望的假面,人生或许本来就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漫漫旅行,无论是风光旖旎的泰国、德国,还是充满了殉情故事的丽江。当我们一再遍体鳞伤,一再困顿不已,除了死亡,别无他法。

  “季节三部曲”好看好读,陈鹏的确善于制造混搭和悬疑。所谓混搭,是将小说中看似并无多少关联的人物及故事,抛却时空、语境、因果、人称、氛围等等方面的差异,错落有致地搭配在一起,它们相互激发,各自衍生出新的意味。这一技巧,在现代小说中早已被广泛运用,但在陈鹏的“季节三部曲”中,它却给原本生活化、平面化、碎片化的故事增加了不少心理张力。尤其一以贯之的复线结构更赋予了这批小说强烈的个人风格。陈鹏的小说远远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呈现,而是要为读者带去繁复、芜杂、多元、异质的内心感受,两条或两条以上叙事线索自如的交替转换让其叙事具有某种炫目的效果,《去年冬天》里父母与儿子的交织,《今年夏天》中王重、李果故事的并置,《明年秋天》中赵小南、沈鹿的“暗合”等,都使文本收获了奇异的反讽和言外之意,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叙事内涵。

  此外,陈鹏还善于运用悬疑,任何一次的危机发生到解决危机,陈鹏都源源不断制造着矛盾与误解,如《明年秋天》中沈鹿、赵小南身份的巧妙置换,小小的touch暗含机关……小说文本一次次被陈鹏精心揉捏、拉扯变形,但故事套故事的层层叙事背后的深意他却从不说破,“你们看得明白就看,看不明白就当故事看。”陈鹏曾经自负地表达过他对自己小说的观点。毫无疑问,比起大多数看头知尾的小说,陈鹏对于小说复线及悬疑的考量令其小说具备了鲜明的先锋特质,它直面当下小说的叙事策略,“每一次构思和书写都殚精竭虑”,试图让读者看到,小说,至少应当从叙事的层面就吸引读者。

  但如果我们都认为陈鹏的“季节三部曲”仅止于悬疑甚或炫技那就错了,三部曲对“70后”情感世界的探究,其深处无疑在追究这一代人存在之艰难、个体之尴尬。但即便如此,受海明威硬汉哲学与卡佛失败理论影响较深的陈鹏,始终试图展示这一代人对于希望的孜孜不倦。所谓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即便最终不得不付出死亡、殉情的惨烈代价,可比起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依然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坚守,不也挺“带劲”的吗?基于此,我更愿意将“季节三部曲”视为陈鹏精心炮制的关乎失落与寻找的“70后”挽歌,它的出现,毋宁视作“70后”小说家直面自我困境的声声哀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