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以载道 惠风和畅(孔新峰)

———《品读国学经典》之品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7日13:4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孔新峰

  读三联书店出版的夏海先生新著《品读国学经典》(下称《品读》)一书,如行山阴道上,但见妙叙纷披,胜义络绎。

  《品读》选文,皆属国学经典。在夏海看来,“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国学经典”是“承载国学义理而又不朽的作品”。作者将《古文观止》作为主要品读对象,笔耕不辍,集腋成裘,遂成此著。该书录文共36篇,出自《古文观止》者22篇,占《古文观止》全书的十分之一,出自“扩充阅读有关文选”者14篇。

  从文本选择看,《品读》注重遴选“载道”之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品读》的选文之“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些思想精华,大致可分为八大类:“民本仁政”类,含《管子·牧民》、《齐桓晋文之事》、《过秦论》等5篇;“经世之策”类,含《封建论》、《朋党论》等4篇;“人文风化”类,含《典论·论文》、《卖柑者言》、《尊经阁记》等4篇;“好学善学”类,含《劝学》、《进学解》、《游褒禅山记》等6篇;“修身报国类”,含《报任安书》、《出师表》、《正气歌》等8篇;“天人协洽类”,含《归去来兮辞》、《赤壁赋》等2篇;“选人用人类”,含《谏逐客书》、《病梅馆记》等4篇;“进谏纳谏类”,含《邹忌讽齐王纳谏》、《说难》、《谏论》等3篇。上述八大类36篇经典篇章及其解读,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基本价值观,亦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从写作手法看,该书鲜明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知人且论世,兼重文本、语境。孟子尝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章学诚亦曾在《文史通义》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品读》深得个中精义,既重经典文本,又重经典及其撰述者的历史语境。如对晁错与汉文、景二帝之关系,对陶渊明之行状心理,均有细腻而深刻的考辨,使品读更加洞烛幽微、别开生面。二是好古不泥古,志在古为今用。陆贾《新语》尝言:“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但《品读》令人钦敬之处不仅是“能近取譬”,更不仅是“药方只贩古时丹”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华素有“损益因革”、“变化日新”、“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品读》既有对文明先祖的由衷敬意、对人文传统的浓厚乡愁,更有对当下国人安身立命、国家伟大复兴的深挚关怀。这种关怀贯穿于经典文本的择取与诠释里,更渗透在对其现时代启迪的揭示中。诸如由《论贵粟疏》探求“三农”问题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出路,由《吊古战场文》“守在四夷”之说佐证文化固边方略,由《封建论》推想中央与地方的合宜关系,由《报刘一丈书》思索公仆意识与职业道德,可谓不胜枚举。各篇往往卒章显志,集30余年从政、为学与观世历练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灵活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理念,借古以喻今,返本以开新。将这些经典启示与现实感悟汇集在一起,自可构成有裨于时的“官箴书”乃至“醒世训”。

  从济世功用看,《品读》立意所系与裨益所及,兼具“国际”与“代际”两大维度。“国际”之维,一是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无论国史短长,莫不有其自身“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自觉努力,多体现为各国大学中注重经典研习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务期使其国民熟知经典并与“伟大的心灵”对话,通过“祖述希腊,宪章罗马”,进而整理自中古以降直至近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世俗革命迭次累积与转化重生的“国故”,发明或赓续其文明“道统”,夯实其内外“软实力”的根基。二是指现代化后发的东方国家,往往因西力逼迫和剧烈转型而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而引发惨痛的民族心理震荡与文明认同危机,但在激进反传统的全盘西化论与墨守祖宗成法的顽固守成主义之间,尚存在“知本知通”、“且守且进”以达“骏发而又治安”的可行路径,而其重要抓手则在于通过品读参悟国学经典,坚守血脉家园,捍卫精神独立性。“代际”之维,则是指由于百余年来激进的反传统运动等政治社会巨变,当世国人的传统教育水平呈现出鲜明的世代不均现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毁之易而成之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绵延不绝,全赖于群体内代际之间的薪火相传。而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认将会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夏海先生的《品读》是民族的,是时代的,更是直指未来的。

  习总书记指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个盛行“文化快餐”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夏海先生并未曲附流俗,而是自觉接续文明传统,与“世世代代”的先民一道,“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展开品读。此种“热情”与“忠诚”,源于对“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的念兹在兹,源于对习总书记所言“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的拳拳服膺。此种“热情”与“忠诚”,当可激荡和畅之惠风,启蔽发蒙,化俗敦风,超迈时空,卒成万民之互相德化风行。(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