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写作应有文化担当(郝雨)

——评陈歆耕文化随笔集《各打五十大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7日11:43 来源:新民晚报 郝 雨

  文人之交,很多时候其实就是骨子里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打开这本陈歆耕文化随笔集《各打五十大板》(作家出版社出版),不仅任芙康为之作序《勇敢的书生》,对其书生的性格特征描述于我心有灵犀,尤其是其自序《谁是文学的“敌人”》,无论其中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还是对于“有力量有血性的文字”的呼唤,都让我感到绝对志同道合。所以,本文的题目,其实是模仿着今年第四期《今传媒》杂志发表的对本人的访谈:《新闻学者的文化担当》,其中阐述了本人在新闻学研究中的基本理念,即文化担当。而陈歆耕兄的这种担当意识,我感觉也显然是我们所不约而同的。

  所谓书生,当然就是指最传统的文人。这不仅是任芙康先生对陈歆耕的人格定位,而且陈兄作为《文学报》主编,也属职业文学工作者。所以,其随笔的基本关注点也当然主要就是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等等。而其对于文学现象的关注,又归根结底是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的关注。所以,他的这些随笔,虽然主要讨论的是文学,可面对的却是现实社会。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知性和智性的写作,前者充满社会道义感、使命感;后者使人变得更具风度和教养。”

  那么,这本随笔集中的很多篇目,在谈论文学问题时,大都不是单纯谈论文学问题。如《从赵长天的最后一条微博说开去》,不仅根据赵的观点肯定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的艺术价值,而且引申了赵的“现在谈起中华文化传统就是孔儒,似太简单。”以及关于茅奖的遗憾问题。在《高晓生与恐龙园》中,又顺手抨击某些官员拼命巴结外地高官大款,却极冷落本土文化名人的现象。尤其是《让文学照亮未来》,表达了完全与我本人同样的理想主义:“让文学之光——一个民族(也属于人类)的精神火炬,照亮生活,照亮你我的未来!文学或许不直接生产GDP,但没有文学就什么也没有了!”此言不虚。

  读了这本书之后,由于我的学生中有许多文艺青年,我感觉本书特别适合他们阅读而且可以作为文化批评的范本,所以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真正的好书。各位爱文学的,尤其爱随笔的,爱时评的,爱杂文的,爱针砭时弊,爱柔中有刚,爱文笔潇洒的。必读。”很快,得到许多同学和朋友点赞。但是,随即却收到陈歆耕兄的回复:“尊敬的教授先生,将吾辈游戏文字晒到这里,是出我洋相啊!欢迎仁兄来一篇《〈各打五十大板〉的‘硬伤’》。”可见陈歆耕兄对自己的作品实在是严苛到家了。

  这种欢迎挑剔“硬伤”之举,正是表现出他的真性情。我们的书生,恰恰都应该有此性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