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贺享雍小说中的乡村政治伦理(孔许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4日1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孔许友

  《是是非非》是四川作家贺享雍长篇系列小说《乡村志》的第五部。在已出版的五部作品中,第五部与第二部《民意是天》的主人公都以贺家湾村的村长兼村支书贺端阳为主人公。如果把《民意是天》看作贺端阳前传(其主题是村长竞选),那么《是是非非》便是一部未完待续的贺端阳正传。无论是贺端阳前传还是正传,除了独特的人物性格形象外,都鲜活地呈现出当前具有普遍性的乡村政治生态。在作者看来,乡村的“政治史”(当然是以诗性方式呈现的“政治史”)是“乡村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小说以“是是非非”为题,其最主要的“是非”是围绕几次前后关联的砍伐集体树林事件来展开的。作者通过这些事件精巧而集中地描写了贺家湾村干部、村民、乡干部以及木材商人四者之间复杂的政治伦理关系,生动描写了乡村治理者的权威危机现象。

  乡村治理的权威危机现象,是当下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危机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乡一级政治管理组织对于村民的权威危机,二是村一级政治管理组织对于一般村民的权威危机。小说在这两个层面都有精彩的刻划,如小说写贺家湾村民在贺端阳的授意和组织下几次“大闹”乡政府,反映了乡一级的权威危机,第三次砍伐集体林事件则突出体现了村一级的权威危机。在中国当前的基层政治体制中,乡镇一级的干部与村一级的干部的根本区别,在于村干部没有行政编制和工资收入,说到底只是身份比较特殊的农民。作为最基层的乡村治理者,村干部介于“官”与“非官”之间,也介于乡一级政治组织与村民之间,因此,乡一级政府组织必须依靠村干部来达到对村庄的治理意图。这样一来,当基层政府的某些政策与村民的利益诉求和实际状况不一致,尤其是如小说所写乡政府千方百计与村庄争夺利益之时,村干部就可能站在村民一边,甚至组织村民与基层政府周旋乃至对抗。这种权威危机或者说紧张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官本位”思维被进一步祛魅,民众权利意识提高的结果,如小说中贺家湾村民几次“大闹”乡政府都是为了争取集体合法权益。这种情况的权威危机有其正面意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层政府在施政时不得不顾及村庄利益,小说中的乡政府也自知理亏而暂时妥协。比较而言,更具有反思意义的或许是村一级的权威危机。村干部本身就介于官与民之间的治理者,其权威自然就变得十分微弱,与传统时代的宗族乡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好村官并不好当。

  《是是非非》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除了主人公贺端阳外,另一个被着力刻划的人物是乡党委书记马前进。贺端阳是村一级的治理者(村主任兼村支书),马前进则是乡一级的治理者。小说中以此二人为中心的乡与村之间的利益博弈,不仅生动反映了乡村政治生态,同时也把不同政治人的品性集中呈现出来。    

  小说中的马前进十分精明强干,一上任就挖空心思地“招商引资”,“跑钱争项”,在很短时间内就使全乡工作“跟上形势”,打开“新局面”。表面上他也做了一些实事,但他的“以经济为中心”的所有施政举措根本不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而只是为了他个人的仕途,所以如贺端阳所评价的,不过是“搞马路政绩”。由此来看,马前进是典型的政治人。甚至算不上真正的政治人,因为真正的政治人与普通人的一个基本区别就是要有为公之心,以权谋私者无论才能多高,也只是政客而已。贺端阳在才干上或许比马前进略逊一筹,但他的品性却十分端正。《乡村志》第二部《民意在天》就告诉我们,此人天性中就具有政治热情,正是这种热情推动他竞选村长。小说肯定了他的组织管理才能,但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样板式的政治人。作者通过刻划人物在一系列事件中的言辞和行事,将其优点与短处自然地混合在一起,把一个地道的农民村官的形象写得十分丰满、鲜活、有趣。

  贺享雍的眼光十分高远,作品中的地方性只是落脚点,所谓“乡村志”绝不仅仅是川东或四川的“乡村志”,而是整体意义上的“乡村志”。透过特定乡土上发生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乡土社会的人情,还能够更深入地体察乡土与乡土之外世界的关系以及乡土在更大整全中的位置,整体的乡土由此被艺术地呈现出来。真正有价值的乡土小说无不如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