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浸润于血液的一种温度——《尧山壁散文精品集》读后(曾祥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4日11:11 来源:河北日报 曾祥书

  日前读了新近出版的《尧山壁散文精品集》,不禁对其中所表达的那份精神情怀,那份纯真趣味,那份人间暖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描摹惊叹不已。

  立足现实,扎根故乡大地的尧山壁,用一个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作家的特有视角和独特的审美意境、文化心理把握时代脉搏,钟情生命气息。故他笔下的文字聪慧、细腻,时而气象万千,时而直抵心灵。无论是写家乡风物、故旧亲情,还是写他乡美景、旅途感受,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诗情,充盈着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表现了对故乡精神家园的独特见解,从而也构成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彰显了他卓尔不群的文学品格。

  在《尧山壁散文精品集》中,我们读到的几乎都是两千字左右的文章,一个人物、一个情景、一段音乐、一起往事,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跃然纸上的人物,也都是故乡盐碱地上的芸芸众生,儿时的朋友、经常思念的亲人,还有忘情留恋的自然山水或偶然邂逅的他乡故知。这种布衣风格、农民情怀,在他灵魂深处业已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于他而言,是浸润于血液的一种温度。

  尽管尧山壁抒写的是他置身其间的日常生活,是他熟知的亲人和朋友,但他却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以及人间冷暖。故乡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尧山壁在精神的故乡中拥抱生活,展开乡土精神家园的想象,构成了他散文世界别具一格的文学景观。这景观是与自然倾心的交谈,是心灵的贴近,是自我省思的伸展,是对世界本源的信赖,是母亲布满皱纹的笑脸和做针线时的宁静安详,抑或是作家的孤身独旅……

  一个作家书写什么,表明他在关注什么;他以怎样的态度书写,表明他以怎样的态度看待生活。对从小生活在贫穷农村的尧山壁来说,因父亲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作为烈士遗孤,母亲没有再嫁,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使他与农村有着血肉般的联系。他是与母亲一起东躲西藏、夜行晓宿、沿街乞讨过的孩子,他是从未见过父亲模样的孩子。虽然与相依为命的母亲尝遍了人间疾苦,但他始终怀着感恩的心面对故土的馈赠,始终以一种平常、朴实的心态写作。朴实的生活场景、朴素的思想感情、质朴的人生理念是他作品的底色、基调。尽管文中的生活平凡、琐碎,并充满艰辛,但你读不出抱怨,看不到忧愤,有的是一种不为艰难所动的达观,一种让人感觉到踏实、平静、乐观、超然的人生态度。他把爱情、友情、乐观、平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生活化的情感理念表现得透明、直接,体现出一种维系事理人情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尧山壁来说,他的泪水与那片盐碱地上的人们同落,那里的每一撮泥土都浸润着他爱恨交织的疼痛。正是这种爱恨与疼痛决定了他对生身之所、血脉之地怀有难以割舍的情愫。从一丝风里,他寻找轻柔;从一团火里,他寻觅刚烈;从一声虫鸣鸟语中,他寻找陌生的心灵律动;从一顾一盼的眉目中,他寻找人性的崇高。不管是居住在闹市还是乡村,也不论白天和夜晚,只要有一丝声息,有一点振动,他的心就会跳动不已,他都会沉浸在这种痛苦和欢乐中,并把这些视为享受。这就是读者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悲愤、憎恨的原因。因他明白,憎恨是用偏激的眼睛惩罚自己;他明白,一个成熟的作家应具备哀泪笑洒的文字驾驭能力;他明白,衡量一篇散文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这篇散文在乡土悲情的意象描摹上,作家的情感是否能得到真实而艺术的表达。这一创作主旨,在他的《母亲的河》《老枣树》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在这两篇散文中,尧山壁用浅浅的诗意与淡淡的忧伤描绘出了与自己生命相关的乡村情景,既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宁静,又有叫人情动的凄清与悲凉。这种写作角色与认识生活的深度,较好地决定了作品的内涵、分量。

  对故乡的眷恋是人类本真的情感诉求,土地、历史、母亲是维系民族感情生生不息的血脉,也是他为之倾倒、为之爱怜的情感缘由。综观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尧山壁在蕴藏这种感情的同时,以民族命运、大众生存为切入点,对冀南历史民俗风情的衍变作了系统的描述,勾画出一幅故乡民俗风情的“清明上河图”。在这幅“清明上河图”中,他着意营造深邃博大的悲悯情怀,潜意识地寻找自身对民族命运和大众生存的独到感悟,将个人感悟和民族情感相融合,释怀人在旅途中的诸多况味。这是一种心灵、学养的积淀,一种对隽永生命真谛的追寻,更是一种文学审美的特征,一种艺术价值的所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