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希望不用七十年那么久——读《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3日07:48 来源:文汇报  匡志强

  在拿到这本《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素有“天使之城”的美国第二大城市居然早在70年前就被雾霾所困,而且至今仍然没有摘掉“美国污染之都”的帽子?但更多的则是想知道:洛杉矶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来治理雾霾,他们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对于当下的中国又有哪些启示?

  前些天,“雾霾”又在报章媒体上成了一个高频词。微信上传着各种段子,这些段子、笑话对于我等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无疑是黑色的。而别人的应对之策里,会有他山之石么?

  翻开此书的第一章“紧急状况”,感觉自己好像是在看一部“灾难片”:面对有毒烟雾突如其来的袭击,人们惊慌失措,“视线不清的司机紧张地左右避让着,妈妈抓起受惊的孩子,躲进路边的大厅避难”;然后,“混乱中关于战争的谣言疯狂传开”……

  局势在不可抑制地恶化:飞行员没法看清跑道,只能降落在海滩甚至高速公路上;两位年轻人丧生于烟雾引发的事故中。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蓄,骚乱迫在眉睫。

  仍然是灾难片里的套路,一位不走运的正面人物登场了:退伍军人麦凯布。作为新成立的洛杉矶县空气污染控制区的负责人,他迅速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行动(包括提高硫化物排放标准、禁止焚烧垃圾、加强宣传教育,甚至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污染“重灾区”)。可是,由于人们对烟雾的成因众说纷纭,麦凯布的努力收效甚微,烟雾甚至“冲进了一场关于空气污染的庭审现场”。大量农作物、树木、花卉由于空气污染而枯萎死亡。“不到20年,烟雾使二战期间尚存的10种蔬菜在洛杉矶绝迹”。最终,麦凯布被迫辞职。

  这时,一位真正的英雄应运而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化学教授斯米特,一位生活在大洋彼岸的荷兰人,他用非常普通的实验仪器,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因是机动车尾气与工业废气在阳光作用下反应生成臭氧。也就是说,汽车和石油业是烟雾事件的罪魁祸首。而在当时,它们正是加州最欣欣向荣的两个行业。

  斯米特的重磅炸弹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反弹。石油大亨们采取了种种伎俩来诋毁斯米特的发现,甚至请来了一位“学者”对其进行人身攻击。汽车制造商们则相互勾结,用各种手段隐瞒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强大的阻力下,污染控制一直没有进展。

  然而,为了还洛杉矶以一个洁净的天空,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不懈努力着,甚至不惜以自身的健康为代价。空气污染控制区负责人格里斯沃尔德以身作则,在烟雾箱里吸入了2倍于洛杉矶最高浓度记录的臭氧,结果患上了支气管炎。年轻的记者威曼在电台播出了名为“死亡呼吸:烟雾致命”的系列广播。就连好莱坞的社交名媛和医生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还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库帕,他所提出的《清洁环境法案》虽然在当年失败了,但其中的倡议在后来却一一变成了现实。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在1975-1983年间担任加州州长的杰里·布朗。他虽然是前任州长之子,典型的“官二代”,却丝毫没有纨绔习气。在当选州长前,他睡的是“以250美元租来的公寓的地铺”。当选后,他更是反其父之道而行之,“在其父亲准备拨款的地方,小布朗宣扬着节俭的美德”。他以身作则,厉行节约,还带头宣扬环保,并采取各种措施以恢复“加州的蔚蓝天空”。小布朗后来在总统竞选中折戟,不知道是不是与他得罪了太多利益集团有关,但加州的人民没有忘记他。2011年,杰里·布朗再次当选加州州长,成为该州年龄最大、任期最长的州长。

  整整70年,洛杉矶在治理空气污染的道路上曲折前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令我们钦佩,他们所遇到的挫折令我们警醒。掩卷而思,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首先,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乃至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每发展一步,环境就变差一些。”显然,作者并没有一味地为了保护环境而拒绝经济的发展。书中还特别提到这样一个场面:美国在1955年一次针对垃圾焚烧的投票中,许多民众发出了“要么支持垃圾焚烧,要么就去死”的声音,因为他们把垃圾焚烧视为自由的一种表现。因此,文化因素也是环保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其次,环境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问题,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书中写道:“很大程度上,人们所呼吸到的被污染的空气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要想治理好环境,民众的参与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获得民众的支持,环境保护才有坚实的基础。

  再次,环境保护不是一时一地的短期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在本书的腰封上,写着这样一行大字:“雾霾战争:洛杉矶治霾用了六十多年,中国要多久?”对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的答案也许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治理环境,需要几代人的前赴后继,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更需要在所有的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用各种方式让它发芽、茁壮成长。只有到那时,环境保护才能从被动转向自觉,才能从少数人的呐喊变成所有人的行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