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文艺工作座谈会 >> 正文

坚定人民文艺的光辉历史导向(张炯)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2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 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继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与文艺家亲切座谈并发表关于文艺问题的又一次长篇讲话,它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讲话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方向明确,内涵丰富,紧密联系我国文艺的实际,重申了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并对文艺工作提出新的期望和指南,给予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以莫大的鼓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仔细学习,认真贯彻。我谨就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提出的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应把满足人民的需求,反映人民的生活,塑造人民的形象,升华人民的精神境界,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导向的论述,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涉及文艺深层本质的问题。在人类的意识形态创造中,文艺属于审美意识形态,它本来源于人民,既为人民所创造,也为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而产生。但是在阶级社会中,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出现了变化,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地位,他们创造和欣赏文艺的权利往往也被剥夺。虽然,民间文艺创作仍然没有消泯,历代伟大的杰出的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的联系也不可能被完全割断,而在社会主义带来人民翻身做主的新时代,自然也带来文艺空前广泛地表现人民,并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关于文艺与人民存在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杰出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穷年忧黎元”,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唯歌生民病”,写出《卖炭翁》那样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作,都为大家所熟知。巴尔扎克认为:“活在民族之中的大诗人,就应该总括这些民族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应该成为他们的时代化身才是。”(《论历史小说兼及“费拉戈菜塔”》,《巴尔扎克论文选》第104—105页。)别林斯基则把文学看作“人民的意识”,他要求文学“像镜子一般反映出人民的精神和生活。”(《1840年的俄国文学》,《别林斯基论文学》第74页。)列夫·托尔斯泰更期待未来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他说:“生活于人民中间或者像人民一样的人们,不宣告任何权利,却给予人民以自己科学与艺术上的种种贡献,而这些贡献之采用与否,又取决于人民的意志;到那时候,科学与艺术才能为人民服务。”(《那么我们怎么办》,《文学研究集刊》第4册第338页。)罗曼·罗兰也曾呼吁作家做社会公众的喉舌。他大声疾呼:“做他们的喉舌吧。当他们听到你们说话时,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你们在表达自己的性灵时,就会创造你们民族的性灵。”(《致美国作家》,《罗曼·罗兰文钞》第86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人类的学说,其出发点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因而20世纪初,列宁在俄国人民革命高潮中曾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见蔡特金《回忆列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二)第9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都率先提出“平民文艺”的主张。正确认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深刻阐明文艺的人民主体性,曾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指出“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还具体解释当时人民的内涵。新中国建立后,他对人民所涵盖的对象又做了新的论述,指出,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为了实现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他还辩证地阐明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指明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从人民中汲取精神营养,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民的生活斗争,站在人民的立场去对现实进行歌颂或针砭,去创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邓小平也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今天,世界面临新的发展和新的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迎来一个伟大的新节点,即通过改革创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壮丽历史前景。在这样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正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地阐明“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文艺”。他指明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根本方向”。他认为这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他号召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深刻揭示了文艺与人民在新时代的规律性的关系,进一步昭示了人民文艺的光辉历史方向。

  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高度上,他号召文艺家要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他指出,文艺工作者“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他认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千条、一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些论述,都为我国文艺进一步迈向人民文艺广阔的未来,树立了理论的启迪和实践的坐标。

  基于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的特点,根据近年我国文艺实践所产生和面对的新问题,在充分肯定我国文艺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文艺发展中还存在质量问题、缺乏高峰问题以及创作中的浮躁和粗制滥造问题,并指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中所产生的弊端和缺失,告诫“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不应把通俗混同低俗,把希望混同欲望。他说:“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汲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精神,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民的广泛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社会主义人民文艺应有的题中之义。

  文艺是审美意识形态,也是社会意识形态。文艺作品大多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带有一定的道德伦理内涵。礼与乐的密切结合,是我国文艺的悠长历史传统和“文以载道”的重要方面,也是文艺能够产生安邦定国的潜移默化伟大作用的秘密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根据文艺的上述本质特点,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认为“文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他说:“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这既是他对我国文艺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指示,也是基于社会主义时代人民的利益和人民文艺的必然要求所发出的重要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还号召“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批评标准论述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我国当前文艺批评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新的启迪。我们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尤应深入学习,努力落实到文艺理论批评的实践中,使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和我国各族人民。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我国新时代文艺实践的实事求是、鞭辟入里的科学总结。它以高屋建瓴、胸怀全局的气势,锐意创新,继往开来,对文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论回应。这篇讲话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继72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又一篇纲领性的历史文献,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它所揭示的人民文艺发展的历史方向,必将照耀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未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