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一首新婚贺诗(刘益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0日09: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益善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家,我老大,下面有6个弟妹,脱贫是很久以后的事情。1979年元月底,我与我大学中文系低一届的学妹刘惠芳结婚,可说是简单朴素,组成了一个十分贫陋的家。我当时到《长江文艺》当诗歌编辑已经6年了,结识的许多朋友与老师听说我要结婚,而且家在乡下,爱人家也比较困难,都纷纷给我们送礼物。有的送一对枕巾或是桌布窗帘,有的几个人合伙送床单,有一个朋友送了只床头柜,机关里的人每个人出5毛钱,给我们买了锅碗水壶水桶开水瓶。有份最大的礼是诗人何帆和工人作者叶永义送的——他们送了50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呢,我那时每月的工资才36元。回忆几十年前的这些往事,我心里总有温暖在涌动,我会久远地记住这些给我友谊和关爱的朋友。

  但是最珍贵的礼物是徐迟送的,他送的礼物不是金钱,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产品,传世的珍物。徐迟送的是一首新婚贺诗。

  徐迟先生写道:祝贺你们开始了,/共同的幸福生命,/这新的历史时期,/开启了远大的前程。//爱情越久越可贵,/要有互让的精神,/还要付出很大智慧,/以培育将来的人。//不要为了家庭的温暖,/忘记了对社会的责任,/强盛的社会还原,/为无上幸福的家庭。

  书赠刘益善刘惠芳同志  徐迟 一九七九年元月

  徐迟平时很少写毛笔字,这次他是用毛笔将诗写在一张两尺余长一尺余宽的宣纸上。他的毛笔字与他的钢笔字很相像,流畅清逸俊秀,笔画痩而有筋,是一幅诗与书法都极佳的作品。毛笔题的贺诗后面,还钤了一方徐迟的印章。我和爱人得到这幅贺诗后,高兴异常,忙托人裱装了一下,镶在玻璃框中,挂在我们新婚的家里。这首诗简短明了,充满了一个长辈诗人对年轻人的祝贺与希望。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把爱情与培育后代、把家庭与社会作了非常完美的阐述。短短的12行诗句,给了我们一种咀嚼不尽的美感和体悟不绝的人生内涵,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好好做人的情感。大诗人毕竟是大诗人,虽随手写来,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种时代里,他的诗没有那种政治口号似的说教与帮气,是一种真正的诗。许多到我家里看到这幅贺诗的人,无不称赞这诗的隽永与珍贵。有个写诗的朋友到我家玩,看到这首诗,悄悄地记下来,写了一篇文章,在一家生活类杂志发表,被我看到了,狠狠地骂了他一顿。没经过我们的同意,他怎么能擅自披露出去呢?现在想来,觉得大可不必。那朋友也是见诗好,披露出去,让更多的人分享。

  我和爱人把徐迟的这份贺礼作为镇家之宝珍藏起来了。几十年了,我们经常想着徐迟在诗中对我们的希望,不敢忘记我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与人为善,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的家庭也很稳定,夫妻二人也能说是相亲相爱,真正体会到了“爱情越久越可贵,要有互让精神”的真谛。有时两口子吵一下,想到“互让”二字,也能很快和好。我们的儿子大学毕业,先到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后来回到武汉,在一家化工设计院工作,已是高级工程师了。应该说在培育后代的问题上,我们也是按徐迟先生在诗中的要求做的。

  2005年,我们儿子结婚,我请人将徐迟的这首新婚贺诗放大,PS成一幅大照片,把儿子和儿媳的新婚照合成到诗下,放在婚宴的现场,并在婚礼上朗诵了这首诗,作为父母转赠给两位新人的礼物,得到宾客们的夸赞,既赞徐迟的诗好,也赞我们的创意新颖。

  1996年12月,敬爱的徐迟先生飞升天国,我和爱人深感悲痛,站在徐迟给我们的贺诗前久久哀悼。徐迟先生,您在一首小诗中对一对年轻人的希望与祝福,这对年轻人记住了。如今这对年轻人已经不年轻了,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工作,都是按您的要求去努力做的。他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他们祝您在天国平安!

  徐迟先生的这幅新婚贺诗,我们将永久珍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