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深情探求“天下第一坡”——读《你来西柏坡看什么》(张魁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1日09:32 来源:人民日报 张魁星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因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而享有“天下第一坡”的美誉。很多文艺家和学者在影视作品及图书中,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地再现了那场决定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以及诸多传奇故事。赵新月的新作《你来西柏坡看什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却另辟蹊径,以别开生面的叙事方式挖掘了政治高度可摩天的西柏坡的奥妙,热情歌颂了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创建的丰功伟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通读此书,突出感到有四个特点:

  一是以新视角求独特。通过看胜迹、看执行、看致富、看人脉、看靠山、看广告、看运势、看细节、看规矩、看给力、看善政、看诚信、看选择、看巅峰、看教训、看未来等多个角度,对西柏坡进行了妙趣横生的解读。在“看执行”中,有一个村子土改工作难做,区领导派出身贫苦的姑娘徐茂红做工作。小徐直接找到讨饭的老大娘拉家常并与之同吃同住,大娘深受感动。她把村里的事情说了个明明白白并主动帮助工作,土改难题迎刃而解。通过徐茂红等事例说明西柏坡时期我党的工作之所以进展顺利就在于善于用人;在“看人脉”中,通过美国人李敦白、英国人柯鲁克夫妇等虽条件艰苦但始终热爱并跟随我们党奋斗的事例,表明西柏坡时期之所以能赢得广泛人脉,就在于我们党有让人为之激动并看得见寄托着全人类福祉的伟大目标。正是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切入,并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大众化语言,让人们看到了以往影视作品和图书中没有表现或表现出来但背后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景深。

  二是以新故事求生动。这部22万字的通俗读物所以具有“恨不能一口气读完”的趣味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巧妙地穿插了近百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讲故事的目的也是为了阐明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比如在《看致富》中,作者从独轮车上推的白面、玉米面、小米等众多令人称道的丰富用品,生动阐释这些物品来自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从西柏坡叫响的“发家致富”,进一步阐明我们党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土改、三大战役,还是建立人民政府,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个目标而展开,并把这个目标与人民发家致富的微观目标相对接,所以很快取得了胜利。”由此归纳为“西柏坡是中国梦的又一个崭新起点”的论断。书中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使人越读越愿读,越读越亲切,在不经意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以新人物求鲜活。作者在该书中除了描写老一辈革命家的领袖风范外,大量的笔墨表现了陌生的普通人。这些人中,既有肠子被敌人炮弹炸出来赶紧往肚子里一塞又踉跄着奔赴火线的年轻战士,又有宁愿遭受酷刑坚持不说军粮在哪儿的农村妇女;既有女扮男装替父报仇并屡立战功的当代花木兰,又有为推进土改工作迎难而上与讨饭大娘同吃同住的妇女干部;既有为向老百姓传播辽沈战役消息而千方百计撰写通讯宣传稿的通讯员,又有因信鬼神而误把鸟粪当灵药并在政府教育下获得进步的村民;既有党中央进京之前平山县一场瘟疫中机智救难的防疫医疗队员,又有往老百姓蔬菜里投毒、在解放区商店里故意使用假钞的国民党士兵……作者笔下的“人民”或“敌人”都是解读西柏坡奥妙的一个个密码,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是以新细节求真实。细节决定成败。一部缺少细节的文学作品是不成功的作品。同样,一部缺少细节的通俗读物也是枯燥无味的。深谙此理的作者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挖掘了一个个鲜活而又真实的历史细节,如串串珍珠,穿插于书中,让人过目难忘而又回味不已。如,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期间共发出近两百封电报(也有人说发出两百多封)。在如此众多的电报里,毛泽东对如何部署兵力等问题讲得具体详细,如被敌方破译将直接关系到三大战役的成败。该书通过一系列细节说明,我方之所以鲜有被敌方破译的案例,其关键在于我方情报人员素质非常高,保密、变密的技术非常好;而相反,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由于没有事先架设行军用的浮桥致使其全军覆没,自己也命丧碾庄;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急于突破塔山防线,由于准备不足,事先没有把坦克海运过来致使其惨败,锦州也被我攻克……作者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在为读者增添的盎然兴趣中打开了探求西柏坡奥秘的一扇窗口,使读者从平凡中看到了不平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