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好作品经得起多个文明检验(金涛)

——汉学家、出版人、作家谈中国文学走出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08日10:05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涛

  不久前,文化部、中国社科院联合在京主办了第二期“201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 ,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埃及、印度、韩国等25个国家的38位优秀青年汉学家应邀来华参加本期研修。在第二期“201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实施期间,文化部与中国作家协会合作,同时实施“中国当代作品译介研修对接计划” ,选取19名有翻译能力的青年汉学家与中国作家协会推荐的5位翻译家共24人一起进行学习研修,并举行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座谈会” 。座谈会上,青年汉学家们与中国出版界人士、中青年作家共同探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汉学家    中国变化太快,期待有更多了解

  我们今天的挑战不再是从前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难题,更要命的是我们怎样去对抗文学过于市场化的倾向。

  中国文学,尤其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翻译出版的情况如何?来自加拿大的汉学家桑宜川的介绍具有一定代表性。桑宜川是加拿大环球教育服务公司总裁、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结交有不少圈子里的朋友,但是他发现,在这些朋友的书房中,很难寻觅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即便是和中国学者有过较多交流的西方学者,书架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也很少。另一个现象是,海外中国当代题材图书更受读者青睐的是实用性、生活化的作品,比如中医、保健养生、休闲旅游指南类图书,这些作品要更好卖。

  不过,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国读者也越来越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土耳其汉学家吉来表示,有关中国的图书最近几年在土耳其卖得比较好,尤其是学术性的图书。但这和中国出版的新书相比还是很少。在不久前举行的2014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很多土耳其出版商对中国的出版物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却面临一个难题:汉学家、翻译家严重不足。目前有翻译能力的只有四五个人,而且翻译一本书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如果是文学作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中国在迅速崛起,几十年来,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特别快,吉来表示,他们汉学家很难跟上这么快的变化,必须得做更多的工作。此外,在国外要拿到中国资料或者中国书籍都比较困难。面对这些挑战,他建议借此次研修之机建立一个海外汉学家的信息库,这样可以更好地和各国的汉学家交流。

  来自捷克的汉学家李素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当代文学,关注当代作家作品的解读及语言特征。在她看来,语言文化障碍之外,当代汉学家还面临一个更加全球化、文艺从业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她说:“我们今天的挑战不再是从前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难题,更要命的是我们怎样去对抗文学过于市场化的倾向。畅销书自然会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中找到自己走出去的道路,但具有思想的和文化深度的文学作品反而需要我们的帮助。 ”

  作家    中国小说独特的味道如何翻译?

  国外的翻译家或者出版商们面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时候更应该看一个作品的内核,看这样的作品能不能被多个文明和多个国家所接受。

  “你以后写作,不要用这样的语言风格,不好翻译。 ”这是好朋友对作家付秀莹的建议。付秀莹说,她的小说故事情节比较淡,更讲究意境的追求和语言的打磨,而这恰恰形成了翻译的障碍,不利于作品在海外传播。

  是改变自己的创作迁就海外传播,还是坚守自我的特色?付秀莹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其实中国有很多著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以情节取胜,但却有独特的味道与意境。作家李洱就将中国作家分为两类:一类以莫言为代表,书写传奇经验,作品波澜壮阔,能够直观地引起西方出版界的关注,这类作家作品很好,在海外更容易传播;另外一类是像史铁生那样的作家,表现的不是感官生活,而是理性的、知性的生活,这一类作家在进入海外传播时比较困难。据李洱的了解,史铁生的作品翻译到海外的就比较少。但如果想要深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史铁生这样的作家必须要了解。

  还有作家提出了更具体的问题,比如小说的长度。2013年,作家崔曼莉受法国大使馆邀请参加书展,当时很多法国出版家找到她,表现出对她作品的兴趣,但他们一致的疑问是,为什么你的书要写这么长?崔曼莉说, 《浮沉》是60万字, 《琉璃时代》是40万字,在国内,她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这种长度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会更长。法国读者有带平装书的习惯,用乘坐公共交通的时间阅读,要求书不是很大,方便携带。因此崔曼莉想,中国作家需不需要为了把自己的文化或者优秀作品推荐给国外读者,在创作时尽可能符合国外的阅读习惯?“我这样说不单纯是为了作家们要把自己的作品推荐出去,而是每个作家或者文化人都肩负着向其他的国家和文明介绍自己国家和文明的责任,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推广工作上。 ”崔曼莉说。

  当字数和沟通都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什么样的作品是国际性的?崔曼莉举了一个例子。两年前她有机会看少年时代自己老师的绘画作品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她当时很奇怪,那么多的外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老师的中国画?崔曼莉后来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外国人为什么喜欢你?老师给了一个答案——任何一个好的作品都必须经得起多个文明的检验,如果只经得起一个文明的检验,他认为这不是最好的艺术作品。这句话崔曼莉一直记在心里,她觉得,这样的标准放在小说创作上、文学创作上,同样适用。国外的翻译家或者出版商们面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时候更应该看一个作品的内核,看这样的作品能不能被多个文明和多个国家所接受。

  出版人    国内流行的,国外不一定认可  

  在向海外输出版权时,学术书品种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双向交流,但是面向市场的作品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瓶颈。

  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家莫言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但这种成功又是特例,不可复制。出版社如何判断海外市场对翻译作品的接受度,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总经理黎波表示,在向海外输出版权时,面向学术的书和面向大众的书呈现一个分化,学术书品种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双向交流,但是面向市场的作品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瓶颈——国内畅销的作品走出去往往不被西方文化接受。

  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多年来重点从事名人名家和青春文学、社科类图书出版,在面向市场方面走得比较远,同时在跟海外出版界合作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尝试。最初他们的做法是想把国内的畅销书推广到海外,但在后来的接触中发现这一做法是有问题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经历了对主流文化的颠覆、重组再到建立新的主流文化的过程,很多畅销作品与这一历程相关。但是,这种过程在很多西方国家几十年前甚至更早就经历过了。由于东西文化、历史的差异,在中国畅销的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却比较低。

  黎波还发现,近年来中国的读者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他们一直认为60后、 70后、 80后读者从年龄段上就能够分出分众来,但这种做法却不适应更年轻的读者了。最近两年的市场研究表明, 90后和00后读者直接出现了分众化特点,这两个年龄段内读者阅读兴趣已经开始分化。这导致销售的集中度降低,做畅销书越来越难,向海外推广新的畅销书的难度也在加大。

  面对这些问题,黎波他们在文学走出去的策略上做了一个调整,即把国内基本上能卖出去的书都向海外推广。此外,除了跟出版社做交流,还加强同翻译家的交流。因为他们发现翻译家懂中文、研究中国文化,比海外的出版社更知道中国哪些作家、哪些作品能够走出去。

  出版界也在探索新的可能。据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综合部版权高级主管宋亚娟介绍,他们公司在科幻类作品出版上正在做一些尝试。2012年,他们部门总监偶然听了中国之声的读书节目,当时接受采访的专家对刘慈欣的《三体》给予了特别高的评价,他回来就买了这三本书,一气看完。当时这套书的中文版已销售40多万套,读者分布各个行业,口碑非常不错。经过分析他们觉得,相比非文学类作品,文学类作品更容易走出去。科幻文学是一种类型文学,有特定的语言规则和叙事模式,因此更容易走到海外大众中去。在此情况下,公司决定向海外翻译、输出这套作品。他们首先对译者做了严格甄选,组建了堪称华丽的译者团队,还将出版目标定位在英美专业的主流科幻出版社。虽然最初有兴趣的出版社很少,能够坐下来谈合作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最后还是谈成了。宋亚娟介绍,第一本书将于今年11月份在美国上市,并且被媒体称为2014年秋季最受关注的图书之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