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悲壮历史的诗意长调(成曾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6日09: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成曾樾

  风雨犹存,再逢甲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作协会员、“80后”战士胡松夏推出了最新力作——长诗《甲午》(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全诗共2000余行,由“鸦片之殇”、“视角”、“甲午海战”、“旅顺大屠杀”、“最后的绝唱”和“黑色·马关”等部分组成,是一部充满爱国激情和忧患意识的优秀作品。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情,也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又一个刻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沉痛伤痕,它不仅仅是一场惨烈异常的战争,也不能简单地归类为一场失败的记录,它提供给我们的教训和思考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它的深刻性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世界日益复杂的今天,当我们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面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和挑衅的时候,尤其是面临来自海上威胁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这个角度讲,历史的甲午战争仍能为今天的我们提供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借鉴。所以,我们今天绝不能忘记甲午的惨败,绝不能忘记历史的悲痛,居安思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胡松夏的长诗《甲午》为我们带来了历史的反思与时代的启迪,这是难能可贵的。

  长诗《甲午》真实记录了那段悲壮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黄海海战,从旅顺大屠杀到兵败威海卫,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到签订《马关条约》,诗人以诗歌的语言形式对甲午战争前后的历史做了比较完整的叙述,给读者一种全景式的艺术展现,这些充分显示出诗人对宏大历史的清晰掌握和熟练驾驭,为长诗《甲午》的创作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诗《甲午》对战争的结局及历史的影响等也做了深刻的剖析和客观的反思。战败只是一个结果,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呢?导致悲剧出现的因素很多,大到封建体制的没落与腐朽,小到官兵的涣散与怯战。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军队的实力。战争是军事实力最直接的角逐,没有强大的军队如何应战?“历史无论在哪里拐弯/败者永远都不会被置于尊贵的位置/不要责怪文字的吝啬/必须清楚血与屠杀/和隐于骨头里的疼痛/复仇不是生者的唯一/但必须强大得超过任何一个敌人”,这些简洁的诗句不但饱含理性,还深刻揭示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如何强大起来,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今天我们思考的重要内容。

  长诗《甲午》在艺术表现方式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和生动再现,对壮烈战场的艺术还原,对敌人贪婪与残暴等都做了比较合理的处理,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均衡。诗歌充满丰富的想象,其形象的描摹生动和谐。比如,“万箭齐发/三元里成为雷霆的中心/大刀 长矛/在愤怒的暴风雨中游刃有余/以鹰的速度/超越敌人的炮火/把起伏的山冈打造成/战争的脊梁”,这些诗句既具有强烈的刚性,又潜伏着无限的隐喻,“山冈”是突兀的,也是坚硬的,而“脊梁”则是坚硬挺拔的,借助诗意的方式将二者进行恰如其分的位置互换,这也是诗歌美学形式的一种呈现。

  胡松夏是曾经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军旅诗人,我相信只要诗人继续扎根军营沃土,不断吮吸文学的营养和接受血与火的锻造,就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秀的铿锵诗作问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