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智慧而勤奋的朱文颖(艾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6日09: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艾 玛

  2011年秋,鲁院英语班开在北京语言大学,我们一众人住进了北语的会议中心,朱文颖是我们同学中最负盛名的几位之一。朱文颖的房间在走廊东头,有两扇小小的窗户,东边一扇,北边一扇。从北边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是银杏树,从东边窗户看出去,除了银杏,还有几棵特别高大的柿子树。同学张鸿摄影不错,她给朱文颖拍过一组照片,人坐在柿子树下,仰头看天,样子有些落寞感伤,而傍晚的阳光从稀疏的枝叶间落下来,在她光洁的额头留下的淡淡阴影,会无端让人想起些寂寥悠远的旧时光。闲来无事,我上网搜了些朱文颖的小说来看,《浮生》《重瞳》等中短篇,细致温婉的叙述,很能与她生活的城市苏州契合。彼时她也恰好有部长篇出版——《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她送了一本给我,扉页上的签字,清秀中却又带着些粗犷,一下显出些不羁来。

  英语班课时很紧,同学间交流的机会印象中并不太多。但晚餐时常常会有三五个人的小聚。有个晚上,我和张鸿去食堂吃饭,正好碰到朱文颖、孔亚雷、张运涛三人也在那,我们五个人拼了两张桌子,打了几个大食堂供应的菜,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好像自那以后,我们会时不时找个地方吃吃饭,喝喝咖啡,聊聊文学。气氛总是很热烈的,有时候近乎吵架,乃至于回到会议中心,在走廊里互道晚安后转身走开的一瞬常常心生倦意,但过不了两天,我们却又这样聚在了一起。写作犹如孤身行路,也许每个写作的人都渴望着这样偶尔的交集。朱文颖习惯在晚上写作,所以上午,她的房门上总是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孔亚雷忙着读书、翻译,也常常在门上挂着“请勿打扰”。我房间的窗户朝西,每到傍晚,一大群乌鸦停留在对面的屋顶,它们站在一道水泥栏杆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像是一群正等待什么的身穿黑色正装的严肃的绅士。我对它们产生好奇,想看看它们的生活里到底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因而常常也会在这个时候挂出块“请勿打扰”的牌子。朱文颖通常是不管这些的,她砰砰地敲门,我们总是很快就放她进来,沉闷的一天也因此而改换节奏,变得有趣起来。就我个人来说,静默的乌鸦带给我的乐趣总不如从她的言谈中获得的多。她是很难拒绝的。说她是黑夜女神也不为过,整个上午她都在休息,因此晚餐小聚时她总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得像跨上了匹小马,口齿锋利如新鲜麦芒。英语班举办过几次研讨会,都是由顾建平、朱文颖等这样的文坛老将做主持。朱文颖主持的那一期,我正好回家了,未能参加,返校后有好几位同学对我说:你损失大了。我们五个人也常常在吃过晚饭后走到五道口以西去逛书店,那边有几家比较有名的书店,万圣、豆瓣什么的,我们几乎都去过。我们互相推荐书目,每次都有斩获,常常只能打车回学校。北语的东门和西门长期有人推着小车卖盗版外文书,我们也都买过几本。只是盗版书的油墨很成问题,气味大且怪,没法放在床头,翻看过后也必得仔细洗手。即便这样,我们也还是时不时地跑到那小车前翻翻。记得朱文颖那时对社会学、人类学著作格外感兴趣,买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籍,比如《泰利的街角》,比如《从祝福到暴力》。很多写小说的人,是只读小说的,那些单纯在一个好故事基础上展开的所谓技术的艺术总是令人有局促之感。我开始觉得,朱文颖定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我想她的写作也将会证明这一点。

  朱文颖还有一件令人十分羡慕的本事,那就是长期熬夜,却并不使容颜受损。朱文颖的夜晚属于文学,可是她年轻的容颜、光洁细致的皮肤,一点也不像是一个长期熬夜的人。一般人那样熬过夜后,白天出门就只能挂着两个黑眼袋了。可她不,她依然是漂亮的。因为熬夜,北语会议中心的早餐她大约是一次也没有吃过的,我从未在那碰到过她。英语班的社会实践是去海南岛,朱文颖有事没有参加,临行前我把一袋未吃完的吐司,还有果酱给了她。我们在从海口去三亚的途中,快到中午了,她发来短信:吐司在哪买的?真好吃。看到短信,那一刻我竟有些心酸,吐司有什么好吃的呢?说到底,它除了方便,除了还能填饱肚子,还有什么可称道的呢?我一周最多只能忍受一两次吐司。而在北语的那三个多月,熬夜晚起的朱文颖,大部分时候,都是从这种淡而无味的吐司开始她新的一天的。孔亚雷有句话,是说像苏珊·桑塔格、库切这样的智慧而又勤奋的外国作家的:越老越好看。毫无疑问,朱文颖,也将会是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