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在热闹的表象下面(管卫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5日14:31 来源:吉林日报 管卫中

  周末,读小说读得倦怠,忽然想看看,中国的文学奖项究竟有多少。一番搜索盘点,令人眼界大开。单是以中国古今著名作家命名的,就有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三十多个,以中央机构、专业学会名义颁发的奖项有“五个一工程”奖、少数民族骏马文学奖、中国散文年度奖等,以个人基金会命名的,有庄重文文学奖、春天文学奖等。国家级、省级文学刊物几乎都有刊物奖,比较著名的奖有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人民文学》)、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当代》年度最佳小说奖、《十月》文学奖、《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上海文学”奖等。此外,各省都有政府文学奖,各省文联或作协另外还有奖项,还有行业文学、高校文学,甚至以企业命名的文学奖,层层叠叠,枝枝杈杈,相互交叉,难以梳理清楚。粗略统计,中国的文学奖项有逾百种之多。奖项一多,难免鱼龙混杂,拥挤重叠,互相淹没,有文学含金量不足、主办者炒作之嫌,于是家家都宣称本奖项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性、公正性,就须在评委人选上下功夫,于是中国文学界的那些执牛耳人士,就成了各家的共同评委、最忙碌的人。这些名士倒是没有什么架子,每请必到。

  从作家们的角度来看,得奖总是好事。无名作者借此可以出名,知名作家能进一步提高知名度,著名作家则显得创作力旺盛、佳作频出。奖金是行情年年看涨,一家比一家出手大方。从获奖者名单看,有些著名作家是名副其实的得奖专业户,许多奖他(她)都有份,一部作品可以得好多种奖,到处都可以看到他(她)领奖的身影。从评奖单位来说,有名作家得奖,才显得本奖项有水平、有权威性;再搭配上一些新锐作家、本土作家,显出了公正性,也显示了本地文学的实绩。评委、作家与奖项主办单位相互捧场,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平心而论,奖项多,中奖率高,奖金不菲,或许显示了我国文学的繁闹,至少说明了各类机构对文学空前的正面重视。其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虽然也受到质疑,但国内威信还是可以的。一些著名的文学刊物,得奖作品在该刊作品这个小范围内还是经得住掂量的。从作家们一面看,获奖无疑有受到肯定、激励的作用,还有某种暗示、引导作用。为了获奖,他得多写,按照得奖标准写,在划定的圈子里尽量闪转腾挪得新鲜一些。不排除为了功利目的而出现佳作的可能性。但是,事情也有另一面,获奖得到的荣耀和利益,悄然助长了作家们的名利心。名利心像细菌,已经渗入作家们的身体内部,“我写故我在”发展成了“我获奖故我在”。许多人凡心已炽,不仅仅是在稿纸上用功,而且在钻门子打通名刊编辑、选刊编辑的关节,攀附大腕评论家、评委身上下功夫。编辑、评论家、作家们被大势所席卷,所浸染,功夫花在诗外,把当初对文学的那份崇敬感、痴爱心先去掉了一半,不会再有一腔热血泼洒在沙场上的心思心劲了,有的只是一篇接一篇的匆忙制作,甚至是瞄准刊物口味、评论家口味、评奖口味的精心制作。作家心态的改变,对创作是一种看不见、甚至意识不到的内在销蚀和杀伤。作家们一旦把心思放在眼下的区区小利和雕虫小技上,就总想走捷径,心灵就成了笼中之鸟,就很难有沉潜下来酝酿重磅作品的耐心和苦心了。难怪现在的获奖作品较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多了好多倍,但读起来让人心酸、心痛、心绪苍茫、久久难以释怀的作品却很难遇到了,举目皆是黄瓜式、淡茶式、盆景式的文章。

  那么,作品数量的剧增,选刊、选本的众多,评论的竭力鼓吹,文学奖励的繁闹,是不是就等于文学的真正繁荣?需要文学界认真思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