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最后一位大儒的心灵史(高中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2日09:50 来源:太原日报 高中梅

  日记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文体,活跃在五四以来的文坛,涌现出不少名篇佳作,如《鲁迅日记》《胡适日记》。这种毫无掩饰的本色文字,每读一次就如同经历一次人格的净化。手中的这部上下两册的《梁漱溟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是梁漱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是梁漱溟的人生实录与独白,更是最后一位大儒的心灵史。

  《梁漱溟日记》详细记录了50年的个人行止,具有真实不可替代的价值。梁漱溟出身于典型的中国式贵族,到其父梁济一代,家道虽已中落,但梁漱溟很早就有“君子”的兼济天下感,对社会乃至对人类都具有责任感。1905年,还不到12周岁的梁漱溟,就已经上街参加民众抵制美货的运动。辛亥革命爆发前,梁漱溟就参加了同盟会。24岁时以中学学历执教北京大学,后来辞去教职,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并常年坚持著述。读之,梁漱溟的博大精深、高风亮节,令人心仪神往。

  《梁漱溟日记》也是20世纪中国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1939年,梁漱溟亲见民众生活之苦,萌生组织调停国共两党冲突,共同抗敌的想法,这在日记中有清晰的记录。对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运动,日记中对此或详或略或直接或间接都有述及。比如在“文革”日记里,1966年8月18日梁漱溟这样记着:“去北海未成,以天安门大会,无车可通故也。午后去政协参加学习会。”5天之后,“是日有大字报,要拆碑,限二十四小时。”这里的“碑”指积水潭南岸,梁漱溟父亲殉道纪念碑。“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这样的句子时常出现在他的日记里,几乎就是他“文革日记”的主题,读来让人唏嘘。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仅是梁漱溟的自我评判,也为后人所公认,其率真无伪、反躬自省之诚,在日记中多有表露。梁漱溟多次公开表示负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日记中也常见梁漱溟所作的自我反省:“夜醒后思年来俗念盈胸,没出息到家”“我一生得力在处处‘有自己’,然而今日最大病痛亦正在脱不掉个人主义,‘不能没有自己’”“有人纠正,思之不能释然,小气极矣”。而梁漱溟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却非常高,费孝通说:“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季羡林说:“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

  日记中的梁漱溟是怎样的形象?读这部日记,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真”字。梁漱溟写日记不是为了后来出版,而是作为生活的备忘录来写的,而他日记中的很多想法与他公开发表的都是完全一样,这是非常难得的。梁漱溟曾被称为“最后的儒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象征性说法,并不是单纯指称梁漱溟个人,而是以他为代表的整个民国知识分子即最后一代儒家,包括钱穆、冯友兰等。透过这部日记,儒家知识分子的形象,仍能让我们感怀传统、思考现在。

  梁漱溟一生思考的是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也依然存在,这也是今天的我们阅读梁漱溟作品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