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传承文化 品味经典(李婧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9日10:1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李婧璇

  “发现有价值的好书”是优秀畅销书榜一以贯之的原则和宗旨,也因此,我们的畅销书榜不仅仅涉及新近出版的好书,更关注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作品,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在“温故”中而“知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文化在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回顾8月入选总榜图书,我们在重温经典、传承文化中去体会阅读带给我们独有的幸福味道。

  书写历史画卷 追忆故乡

  8月的上海书展,让中国读者开始关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和他的代表作品《大河湾》。在上海书展《大河湾》中文版首发式上,奈保尔用磁性的嗓音为大家朗读了小说《大河湾》的结尾部分,“空中起了薄雾,落日变成橘黄色,倒映在浑浊的河面上,洒下无数破碎的金色线条……”这部奈保尔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巅峰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好评,曾被誉为“最后一部现代主义的伟大史诗”和“最能代表英语文学风采的巨著”。而奈保尔本人亦认为,《大河湾》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并成为他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理由。

  这部多少带有奈保尔自传色彩的小说,旨在书写一个非洲人在复杂多变的历史与现实环境中寻找自我意识、寻求生存意义的经历;而书中对于非洲尤其是中部那条河流的描写,也让这部小说看起来更加具有严肃与纯正的文学意味。“对于这个世界,他不开药方,但是他指出病症。”评论家止庵如是评价奈保尔。他认为,奈保尔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明眼人,当然他也是一个悲观的人,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作家。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奈保尔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同样是以河流沿岸人民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中国女作家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则让我们得以窥视女性视角下的故乡追忆。而萧红再度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热点,多少缘于电影《黄金时代》的即将上映,这部以萧红为主人公的叙事电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年代的文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像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东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说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涂,也没见人说要去修;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慢慢向下游漂,漂着漂着就灭了一盏;邻家人的歌声,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越是鲜明,就越觉得荒凉……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笔下的小城生活充满了声响和色彩,但又是刻板单调的。纵然时有繁花似锦、浓墨重彩之笔,亦掩饰不住其背后寂寞萧索的冷调。萧红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的东北农村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其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正如作家茅盾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是个悲剧,一生与贫困苦难为伴,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生走的是败路。她将这些经历转化成笔端的文字,奏出生命的绝响。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形容萧红一生的际遇和其作品,兴许最贴切不过。

  感悟汉字之美 点亮心灯

  一群孩子,几位评委,普通田字格……央视一档朴素的听写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功引发了观众对汉字的兴趣,重燃大众对文字的热情。时下,提笔忘字、用词不当、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层出不穷,“失写症”不断蔓延,“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现象令人深思,而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则唤醒了键盘时代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汉字情结,更让我们认识到汉字储备量正在逐渐下降这一严峻事实,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和加强汉字储备的信心。

  根据该档节目撰写的系列图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方词库中,选取易读错、易写错、易理解错的常用词语,对这些字词加以阐释和辨析,提升读者认、读的准确性。该书除释义之外,更注重延伸:“辨析”部分分析字词易读错、易写错、易理解错的原因;“起源与演变”部分探寻汉字的前世今生,解析汉字流变过程;“例句”部分大都摘自名家名篇;“字里字外”部分讲述词语背后的文化趣闻故事。

  汉字不仅仅是我们交流信息的符号和工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与依归。每个汉字的创造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其深刻内涵和特殊意义。让汉字发扬光大、源远流长,我们自当尽力,正如《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一书的序言中所写道的:“如果你对这片热土还有着深深的眷恋,请为汉字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从书写开始。”

  上小学时对于语文课本中的《小桔灯》一文记忆犹深,到现在仍记得文中小姑娘说的那句:“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冰心先生这篇著名的散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时光。小桔灯,也是一盏永不磨灭的心灯,照亮了周围,温暖了世界,点亮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如今,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在80岁之际,写就《点亮小橘灯——金波80岁寄小读者》。在这本写给孩子们的书中,金波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和孩子们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同他们聊天,聊自己小时候,聊他喜爱的小物件、小宠物,聊他感受到的自然界生灵的智慧,以及他对母亲的爱。全书文字充满童真,感情真挚,囊括童话、散文、故事、诗歌等题材,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培养儿童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儿童文学审美的殷切希望。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在本书的序言中所写道的:“八十岁的金波,八岁的心灵。”也许,永葆童真才能既打动自己,更感动小读者们。

  倡导简单教育 享受幸福

  什么才是最美的教育?诚如“大道至简”,或许,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因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而蜚声家庭教育领域的尹建莉,潜心5年创作再推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谓是中国家庭教育著作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带来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革命。而作为该书姊妹篇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秉承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风格,仍采用案例写作的手法,并且案例主角由尹建莉的女儿圆圆扩展为更多的孩子,展示了前一本书尚未涉及的另一部分的儿童教育生活。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尹建莉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妈的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解读。她同时还指出当下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并努力给出建言,甚至是非常具体的、立竿见影的方法。

  尹建莉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部新作中,以小故事陈述大道理,简化教育这件事,让家长们都能意识到,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自己也可以成为教育专家。而她在这部新作中所传递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感叹:“她的角色从家长完全进入到研究者的身份中,写作更进一步地从个体经验进入到群体经验,从经验理性进入到学术理性,从个案思考进入到对更广泛社会教育问题的关注。”

  不知何时,幸福于我们貌似渐渐成为一件奢侈之事。幸福是什么,如何拥有幸福……与幸福相关的种种话题竟成为身边人最热衷探讨的内容。或许,所期盼的正是所缺少的,物质的丰富填补不了精神的空缺。在《幸福是什么?》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

  以国家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立国的高山王国不丹,其首相吉格梅·廷莱,被喻为“GNH的传教师”。在《幸福是什么?》一书中,吉格梅·廷莱将历年代表不丹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重要集会所发表的GNH宣讲的演讲著作集结成书,围绕创建幸福的四大支柱、九个面向,为读者贡献了关于幸福追求的独特答案,从财富、环保、文化、建筑等多个层面论述了幸福不仅仅是GDP,更是个体与全体的永续发展和共生共荣。

  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不丹不简单,一个很小的国家,却把目标定到最大,在不丹梦里有人类梦。因为幸福这个词,像一颗子弹,准确击中忙碌的现代人的软肋,是到了该慢下脚步想想我们因何而奔走的时候了。”

  放慢脚步,体会幸福,感受幸福,把握幸福,让幸福指引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