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李姗姗《森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秘密森林(王泽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9日09: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泽中

  “我出生在一片浓密树荫下的小瓦房里。在我学会走路之后,和我一起站立的,有许多树。我常常一口气翻过山坡,钻进森林。”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2013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上,我初次读到了李姗姗的组诗《森林》,读完这18首诗,我被它优雅的气质、 哲学的诗意、博大的情怀深深打动了!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李姗姗的诗歌中最好的一组作品,它所展现的面是博大和宽泛的,它的语言和想象也是动人的,它不止能 吸引小读者,也能打动大读者,甚至像我这样的“老读者”。

  第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用一个舞蹈动作/我来到这世界/我羡慕周围的树/好大/大得能遮住一片天空/他们/却羡慕我好小/小得/就像一个萌芽的 梦”(《幼芽》)。几句简单的诗句,一下子被牵引着回归到孩子一般的时代。“舞蹈动作”让人的经验和视觉得到丰富,诗的空间如舞台上展开的造型以及荧幕上 慢镜头的回放,诗歌蕴含的魅力由此可见。

  教化的理念,在李姗姗的诗歌里,不是说教或解释,她用诗歌的形象,画着一棵想象中的树,让我们来看下面这首诗:“一圈/两圈/三圈/一根藤蔓 /围着我绕圈圈//噢,调皮的藤蔓/我以为它是闹着玩//几天后/我才惊讶地发现/身上正笼罩着一张/巨网//我无法摆脱/只好无奈地站在森林里/充当大 家别再犯错的提示”(《被纠缠的树》)。这样的体验是那么的不得已,诗人心灵的敏感,好像被藤蔓缠缚着的不是诗歌中的树,在那一瞬间却是带着血肉和灵魂, 凝结成了一种痛苦的叹息,当面对今天文明之中的野蛮,甚至是对于疯狂地、毁灭性地破坏自然,也只能是勉强“充当大家别再犯错的提示”的呼吁,其发出的声音 是那样的颤抖、柔弱无力,怀着祈求的愿望。不过,我还是看到了诗人强大和顽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诗人无形的精神力量。诗人不是政治家,改变不了现实世界, 但是理想使诗人们去主动推进完善自己的生命王国。我们的诗人欣喜地找到了和自己的心灵相通的寄托或答案:“前年/去年/今年/每年被砍去一只手臂/即使这 样/也不能阻止我/像现在这样/尽情地张开双臂”(《受伤的树》)。其实《受伤的树》不是答案,它是一次惊艳的发现,和诗人的某些经历有关的一致的发现: 一棵树受到了伤害,它都能坚韧地“张开双臂”拥抱自己的生活,迎向阳光。在这里,诗人歌唱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大森林,而是一个人和一个人类的世界。

  非常有趣的是,大胆的想象力,从来就是上天赋予诗才们有别于知识和常理思维的最好反叛,否则,世界不会有诗歌的创造空间,人类会十分的乏味。正 是有了这样大胆的想象力,世界有了无限的生机。请看这两种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粒鸟粪”和“一滴奶油”之间有何联系,诗人的想象拉近了二者的关系,把鸟 粪、奶油、翠叶、托盘的外在形象用想象给有机地、巧妙地联系到一起了,最令人叫好的,是诗歌借用了现代工具电话作为搭桥,连接起两个毫不相干的意象:“一 粒鸟粪/掉在芋头叶片上/像翡翠盘里托着一枚珍珠/又像女蛋糕师电话响了/不小心滴在盘子里的/一滴奶油”(《鸟粪》这首诗是之后才读到的,出现在未删节 版中)。不用担心《鸟粪》的不雅,它已经化不雅为奇趣,我们不妨再大胆放纵一下想象,找到自己喜欢的比喻,兴许会有什么意外的快活。

  没有丰富的想象力,诗歌的价值会大打折扣,也很难被人记起。也许对李姗姗来说,她不知道那么多派别是一件大好事,就像艾米莉·狄金森和索德格朗 那样,没有用什么派来折腾自己,反而更好,诗情和诗才是不需要这些多余的累赘来妨碍自然的歌唱。很显然,《森林》组诗是顺从自然的,能从常见的事物中发现 准确的、有内在联系和外在相似的对应物,《松针》颇具代表性。诗歌抓住头发和松针的特征,将两个不同性质的物质非常巧妙地上升到诗化的处理:“洋洋洒洒/ 密密麻麻/是谁在挥舞着剪刀/我仿佛走进了一家无人清扫的/理发店”。《松针》中回味无穷的追问:这“剪刀”是谁,这“清扫”者又该是谁?把松针的实化为 虚,很自然地将虚实融汇在诗歌里。

  没有想象的艺术思维,就没有诗歌的生命力。很多人以为李姗姗的诗只是写给儿童的,不是我们共同读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信请读读这首《空 气》:“在这儿/空气就是空气/没有好的/没有坏的/每天都是一样/也絶对没有新鲜这个词”。这多么好啊,儿童读到这样的诗会怎么想,可能答案会千奇百 怪,而成人更多的会去思考。诗人对森林的解释是形象的,诗人的形象思维因人而异。现在来看李姗姗看到的“森林”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森林是/一棵树/一 棵树/和另一棵树//森林是/前面是树/旁边是树/背后还是树//当我遥望森林/觉得世界很大/它很小/当我走进森林/觉得它很大/世界很小”。简单直 观,仅用数字加方位就描绘出地球上的森林,两个“当我”突然角度转换,大和小的对比,视角推远或拉近,简单的数字、方位、远近、大小的对比带给读者儿童般 的视觉效果,对此,我不能不说,要是诗人没有一颗童心,森林会是另一个样子。

  我认为,李姗姗这组诗最可贵之处还在于,她所描绘的这片“森林”,是一片会哭、会笑、会谦让、会聆听、会长大、会说话的森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片秘密森林,需要我们倾其一生去牵挂,去守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