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那些“路标式”的网络作品(周志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5日11:01 来源:文学报 周志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在文学史上,有一类是路标式的作品,如《伤痕》《班主任》等作品不是什么艺术上的经典之作,但无疑它们是重要作品,是认识文学史的路标。网络文学排行榜上的作品也多是如此,没有更深刻的思想,没有更复杂的艺术运思,但有时代的生活气息,有一代读者阅读的代入感和共鸣点。一些网络人气作品能成为网络文学经典,不是因为它在深刻性和创造性上可以和纯文学比肩,而是因为它们是一种新的文学样态,它们更像是文化产品,借用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的说法就是,在这些作品中,“震惊的”、“永恒性美学”转变为“变化和新奇”的“瞬时性与内在性美学”。

  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以网络风格的语言给读者以新奇的感觉,小说告诉读者,恋爱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些奇奇怪怪的网络聊天语言修辞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网络文风,作品的魅力靠的不是思想,而是借助网络释放的人物个性。

  今何在的《悟空传》是获得“榕树下”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最佳小说奖的一部作品,网友读者的意见在这次评审中起了关键作用。这是受电影《大话西游》影响的一部作品,小说颠覆了传统文学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师徒关系,以现代的精神理念重写传统经典作品,以戏谑幽默的语言调侃人物,故事搞怪,又不乏现代人的精神追问。

  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是一篇短篇小说,凄美、忧郁的文字风格,感性而迷茫的都市男女情感生活,伤感而自我的主人公,义无反顾而又不无偏激,那种隐秘的情感世界的敞开,青春的迷茫和成长的忧伤,获得了青少年读者的共鸣。安妮宝贝后来一直努力撇清自己和网络文学的关系,但后来的作品并未偏离《告别薇安》的风格。

  宁肯的《蒙面之城》曾遭到文学期刊的拒绝,在新浪网上的成功引来了纸质期刊媒体的快速反应,《当代》 杂志分两期刊出并加上编者按,视其为能与当代纯文学比肩的代表。这个戏剧性的过程中,重要的还是作品自身的分量。作者写作多年,文字功底深厚,小说打开了一个丰富、感性的生活意义空间,精神贵族般的流浪汉演绎了网络自由精神。

  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比作者后来的所有作品都要有名,无疑,这部小说写出了青年人走向社会后精神梦想破灭的过程,那种学生时代的纯情理想与金钱、欲望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70后”读者应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读者,它写出了这一代人所经受的精神震荡。

  江南的《此间的少年》曾被作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的第一名,作者以网络游戏精神和戏谑态度,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搬到了大学校园,“同人小说”成为一种类型,小说在通俗故事和当代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读来颇有趣味。

  萧鼎的《诛仙》是书商借助商业手段力推的一部作品,“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作为一句广告词也大体说出了这部作品的基本特点。作者以自己的才华讲述了一个平凡少年成长为大英雄的故事,世道艰险,人生波澜起伏,故事扑朔迷离,在价值取向和故事设置上,显然是在向金庸致敬。

  猫腻的《间客》以其雄健的笔力和现代精神的灌注获得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肯定,是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的获奖作品。这部小说借用了金庸小说的桥段,小说人物的对话很见功力,极大地扩大了读者的阅读享受感。作品实现了通俗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融合。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民间化的视角重写了明朝历史故事,诙谐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将历史变得“更好看”。一个从5岁开始阅读历史书的年轻公务员,在业余时间通过将历史人物故事生活化、戏剧化,不仅赢得了读者,甚至获得了明史专家的赞誉。

  李晓敏的《遍地狼烟》作为一部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和唯一晋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初评81强的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了众多的关注。成长的主人公,不断走向胜利的虚构故事,读者读时产生的代入感很强,无疑是典型的网络文学写法。

  以上点评的只是部分网络文学人气作品,能从海量网络文学作品中浮出并进入排行榜,离不开各种推手的力量,但归根结底是读者对作品的呼应,与作品自身的特性分不开。网络文学打破了一体化的传统文学体制,也带来了文学经典内涵的变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