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桫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2日09: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桫 椤

  读网络作家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它们究竟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它们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作为纯文学作品,《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作为通俗小说,《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没有差别。

  为什么文学中要分出“网络文学”这样一类来,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等等的标准。但若说纯粹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这样命名,又不能涵盖网络文学独有的特性。或者用“雅”或“俗”来概括传统和网络作品的文学品位,也有此一说,但亦不全面。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甚至在某种角度上网络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但是大众文学或者它的另一个称谓“通俗文学”就一定俗吗?怕不尽然,《咸雪》和《囚心》就突破了这种界限,它们是通俗文学,但又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在这一类作品中显得有特色;同时也正是这种“雅”,让天下尘埃的写作具有了跨界的可能性——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网络文学被称为“快餐”文化之一种,快餐首先速度要快,饥饿的读者每天等着吃;二要有重口味,以掩饰其粗糙的做法;三是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能快速地填饱肚子才是王道。这样一来,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了。《咸雪》是一部架空的历史题材小说,说它架空,只是架空了具体的时代年份,在大轮廓上仍然是有历史背景的。架空所追求的是一种写作伦理上的自由,以及阅读时拨云见日、直追故事的直接和明快。作者把淮扬盐商沉浮史这样一个有根有据、有深远历史脉络的题材,用这样的方式写出来,实而虚之、虚而实之,表现出网络创作的高度灵活性。在作品的架构上,盘子大,但远远没有想象中的网络作品“巨无霸”的长度,由是也没有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反而由大而小,细节、情景以及由它们所营造出的意境体现出了作者不俗的叙事追求。那种在今人看来半文半白的语言,委婉至略带含蓄的叙述,倏忽而过的转换和淡然而至的停顿,都使这部作品看上去充满质感和美感。

  同是架空类的《囚心》在风格上与《咸雪》虽然一脉相承,但还是有所区别。它更婉转,更曲折,更富有含蓄性,有更多的“弯弯绕”。小姐、剑客、僧侣等诸位人物之间或明或暗的关系,误会、寻仇、残杀、忏悔、放下这些角色行为深刻的精神象征和赎罪心理,都让这部作品有些远离网络文学轻、直、简、烈的特征,反而是一部略接近传统写作的佳作。读《囚心》是要费些脑筋的,要猜测着寻找,要思索着去伪,也要叹息着感动。假如站在网络的角度上,这些就够了。但是作者显然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不满足于故事,而是切入人的灵魂世界,写过错之后的心灵负累,写为了赎罪而做的牺牲,写纠结了一生之后的放下,如此等等;同时整篇作品结构紧凑,故事紧贴人物进行,而语言更比《咸雪》还要雅致,场景和意境也营造的空灵、旷达,这就不是一部纯粹在网络上传播的作品所能做到的了。

  网络作品遭人诟病的重要缺陷是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缺乏正向的价值观。作为历史小说,《咸雪》和《囚心》一个有历史背景,一个则纯然虚构,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这也就与当下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咸雪》中苏家和詹家、丁家和吴家之间基于盐业而又夹杂着姻缘交错和爱恨情仇的恩怨纠葛,扣人心弦自不必说,而苏家和丁家行义积善、济危扶困、慷慨救难的家风才是令其家族勃兴、事业延续的根本。更有聪慧、坚毅的靖瑶这个人物,她有视野上的宽度,也有战略上的胆魄,附着于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巍然而立,不言自威,对当下颇有励志意义。而《囚心》中人物各自心怀的歉疚是故事推进的动力,他们带有的宗教般的自省和忏悔意识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不常见的人物性格,作品所倡导的宽容、和解意味充满悲悯的人生关怀,具有可以温暖人性的温度。

  可见《咸雪》和《囚心》不是简单的消费文本,它们饱含着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心理的想象,同时也表达着对侠义、慈悲、尚和、宽容、忍耐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尊崇,雅化的叙事提升了文本的文学价值,但它们由此而丧失了网络文学的某种特质。夏烈最近在《文学报》上发文,指出将网络文学研究“学理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尊重网络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精神。我也曾在“北京文艺论坛”上主张,评价网络文学要兼顾它的文学性和消费性。或许这样的观点也有偏颇,但事实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局面空前的发展,在受众方面,是因为它的娱乐性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可读性;在创作和传播方面,固然是因为注重了大众文学的创作技巧,但对隐含在网络中的消费和商业规则潜在的适应则是重要法则。

  商业和文学是敌人吗?尽管有各种各样关于商业与文学关系的解释,但这不是一个凭“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通俗一点说,这个问题可以替换为“经济效益和文学价值哪个更重要”。只追求商业利益的作品必然有很多诱人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就有可能不都是在人性的正向上做工作;而只追求文学价值,社会效益增强,在可读性上会消弱,反倒失去了影响力。最好的作品不是偏重于哪一方面,而是二者兼得的作品,既有可读性,又有“正能量”。作为网络文学作品,《咸雪》和《囚心》固然还有不少的毛病,在叙事上事件与人物之间的粘合度还有待增强,同时留白过多、大跨度的转折、过分追求文字的雅化也给网络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作者追求网络与文学双重成功的意图很明显——并尽可能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文学写作方式,以获得作品在文学上的更大价值,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