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曾庆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01日09:20 来源:中国作家网 曾庆瑞

  祝贺《文艺报》创办65周年,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当之无愧地,《文艺报》是当今中国文艺评论界发声的重要阵地。

  我从自己说起。

  从创刊到“文革”前夕,我一直是学生,是《文艺报》的忠实读者。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除了给安徽电视台和台湾《中央日报》写过专栏文章,教书之余,我专注于著书立说,没有给报刊写太多的文章。90年代初开始,我在北京广播学院创办广播电视文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参与创办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电视剧方向硕士、博士教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无暇顾及写文章,只是偶尔在台湾文学领域里写点文章在《文艺报》上发表。当时,我是中国作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多次奉派访台,写这些文章也是工作任务。这个时期,我对《文艺报》怀有感激之心的是,我的论文集《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一、二两辑出版后,《文艺报》先后发表了老中青三代论者的四篇书评,称赞备至。

  和《文艺报》关系日益密切,是从2001年开始的。那一年的1月2日《文艺报》发表了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遐秋署名“童伊”(谐音“统一”)的文章《看台独谬论的汉奸嘴脸》。赵遐秋是我前面提到的作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的副主任,主任是邓友梅。10年前,《文艺报》创刊55周年,编纂了一个《大事记》,从创刊到2004年9月25日,总计列出“大事”70件,我们这篇署名“童伊”的文章就是列在2001年1月2日的一件。《大事记》记录这事时说:“首次对‘文学台独’展开批判。此后还发表了系列文章。”其实,这一篇之前,先发表了“童伊”的两篇《“台独”谬论可以休矣》和《外国势力与文坛“台独”势力狼狈为奸》,后边又发表了“童伊”的5篇,即:《“台独”文化把“语言”当“稻草”,荒谬!》《藤井省三为“皇民文学”招魂,意在鼓吹“文学台独”》《评首届“台美文学论坛”》《叶石涛鼓吹“文学台独”的前前后后》《叶石涛的演变究竟说明了什么?》。其中的《“台独”文化把“语言”当“稻草”,荒谬!》一文,是时任作协书记处书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交代给我的任务。当时,我不会用电脑,只能在稿纸上爬格子。结果,在一天多的时间里,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写出来这篇1.2万多字的长篇批判文章。这8篇文章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关方面还表扬了中国作协和《文艺报》批判“文学台独”的工作。可以说,那是大陆文学界批判“文学台独”最有亮色的时期。除了8篇“童伊”的文章,那个时期,《文艺报》发表的赵遐秋和我写的这方面的文章,还有14篇。另外,我和赵遐秋合著的《“文学台独”批判》一书成稿后,作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于2001年6月8日在京召开了大型座谈会,《文艺报》在6月19日刊发“本报讯”报道了会议消息和时任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金炳华的重要讲话,23日又刊发这个座谈会的长篇《纪要》。2002年1月8日,《文艺报》又刊发“本报讯”,报道了由赵遐秋和台湾学者吕正惠主编、我和两岸另外三位学者参与撰稿的《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2001年12月23日出版座谈会的消息和金炳华先生的重要讲话,随后,1月24日,又刊发了这个座谈会的“座谈纪要”。

  《文艺报》创刊55周年的《大事记》的70件“大事”里,我很荣幸还有另一篇文章被列入其中。那是2002年9月7日,《文艺报》发表了我的一篇长文《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该报在此前发表了李怀亮的《不能让中国文化产业任凭国际市场的摆布》一文,此后又发表了胡惠林的《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一文。我的文章,是在那一年8月22日第六届长春电影节的“WTO和中国影视产业高级论坛”上的演讲稿《只有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基础上删改出来的。这之前的基础,是那一年4月13日我在学校举办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稿《亮出维护民族文化与权利的旗帜!》,我针锋相对地批评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于我们文化权利的侵犯,提出了“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但会议的论文集考虑某些因素没有采用我的演讲稿。有幸的是,在长春的论坛上,当时《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在下面听,我讲完下来,他立即请我回京后一周之内给他一份删节稿,于是有了这篇文章见报。后来,金坚范说,这篇文章是“第一篇公开论述文化安全的长文,引起了重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先生充分肯定提出“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据悉,我在《文艺报》提出这个问题之后7年,教育部在某大学建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创办了相关的研究刊物。

  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了跟《文艺报》的密切合作。包括他们约稿,电视剧研讨会主办方送稿,接受他们采访,还有我自己出题经他们认可写稿,我确实记不清在《文艺报》发表了多少有关电视剧的文章了。有一段时间还有个小专栏。特别值得一说的有两篇影响较大的文章,一篇是2001年7月发表的质疑电视剧《大宅门》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大宅门里,半是挽歌!》,一篇是2002年7月发表的《刹一刹亵渎文学名著和经典的歪风——从10集电视连续剧〈阿Q的故事〉说起》。特别是后一篇。当时,《阿Q的故事》从原先的20集剪成10集,联合摄制方北京电视台5天赶紧播完。当时都是日播一集。刚开播第二天,《北京青年报》就发表了质疑的文章。广电部有关部门找我,希望我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看完它,第二天就写出书面意见给他们,他们要写报告。我写了全盘否定这部电视剧的书面意见交给他们。随后,这部剧的播出被禁止。恰好这时,《文艺报》决定要写文章批判。金坚范给我打电话约稿,我就给报社写了这篇近8000字的文章。文章见报以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文联据此专门召开了电视剧如何改编文学名著和经典作品的研讨会。一些朋友说,他们都把这篇文章“当作红头文件来学了”。这话虽属戏言,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影响的。此外,还有一篇也影响不错。那是2010年11月17日刊发的《我们应该怎样关注“80后”》,是就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写给该剧导演赵宝刚的一封公开信。后来,《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回声”文章,题目是《电视剧需要这样的批评》,从批评家的以下六个方面赞赏了我这封公开信,即“担当精神和职业责任”、“精神境界和人文关怀”、“文化立场和美学追求”、“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对于创作的尊重理解”以及“以理服人和循循善诱”。

  我还应邀参加《文艺报》的一些相关座谈会,为了发言,也写稿,也发表。比如,2002年12月8日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我写了《文艺批评要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兴亡为己任》;2003年1月10日和《美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座谈会”,我写了《批评极端行为艺术就是抵制腐朽文化》;直到后来的“文学和影视创作”的座谈会,到2012年5月20日的“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等等。我想说明的是,为这70周年的座谈会,我写的发言稿,提前在5月9日的报纸上发表了,题目是《守望电视剧文艺现实主义的精神家园》,这篇文章在国家广电总局内刊《决策与参考》上全文转载。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文艺报》约我写一篇讨论“如何增强文艺批评的有效性”专栏的文章,还说不限字数。我于是按照一整版的规模,写了《一流的是非评判 一流的褒贬表达》,在同年6月6日第3版整版全文发表,反响也很好。

  回首往事,这一路走来,我真的非常感谢《文艺报》给了我很多很多宝贵的版面,让我能够在这个当今中国文艺评论界的重要阵地上几乎是纵横驰骋,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末了,我还要特别感谢2008年10月7日的《文艺报》,非常慷慨地用两个整版,以《德艺双馨 立破有道 爱憎分明》为题,刊发了同年9月21日的“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那次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主办,多家影视公司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承办,到会者400人。我把那次研讨会看作是对我继续努力为文艺评论事业奉献一己绵薄之力的一种激励。

  我今年77岁了,还愿意在《文艺报》的引领和帮助下继续努力前行。

  祝贺《文艺报》创刊65周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