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好散文要有好的写作态度——读罗瑜权散文集《不一样的天空》(张德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9日10: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德明

  在近30年的文学生涯中,罗瑜权有过跨文体写作的经历,但新世纪以来,他发现散文更适合自己对思想的表达,因此,他离其他文体越来越远,散文渐渐成为他专攻的对象。他的散文呈现出惊人的冷静、平淡,反衬出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现场和散文领域的疲惫和忧郁。

  罗瑜权散文集《不一样的天空》将自己的人生体悟以及对文学的拷问含蕴其间,渗透着作者的社会观察与人性思考。他的文字真诚、性情,内容丰富,彰显出作者优异而执著的诗学禀赋和文人立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第一辑“故园笔记”展示了商品意识和经济价值背景下人的不断异化以及生活中的紧张感、陌生感、隔膜感。所谓“故园”,不外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空间存在的山乡田园,由此引申出文人学士对田园风光的无限遥想;另一层意思则是指人类的精神栖居之所,具有哲学意味。罗瑜权的这组文字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原始故乡和第二故土的眷恋与写真,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故园之“故”的反观与忧思。

  罗瑜权着眼于对故土的考古式探测,描绘他无限神往的故乡的河流、断桥、古亭、苍山、残阳和舌尖记忆。透过一些寻常物事或场景,展现人性深处微茫的、不易察觉的瞬间变换,揭示万千斑斓的秘密人生。“这以后,我到古渡去的次数便少了,再也未见到古渡的船工,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古渡的故事……‘浮躁、势利、自私、孱弱、圆滑’的现代病将人的心智磨蚀殆尽,眷恋过去那浓浓的人情味,那纯真的心灵,那净净的世界。”(《船工·古渡·新桥》)罗瑜权细心捕捉故园古渡的精神内涵,文章充盈着对故园的眷恋之情和敬畏之感,这些作品无不浸染了故乡神奇地域的迷人气息。

  罗瑜权写出了故乡的孤独,他发现了神灵游荡的故园的万般凄清,在那里,甚至没有日常意义上的隐喻和象征,有的只是一个作家的生活与生命对于所有潜匿的神秘事物的触碰和反应。这种极端的一次性书写,只有放在他的故乡书写系列中方可得到理解。在《故乡那条溪》《家乡的干豇豆》《家风》《家藏一套小人书》等作品中,罗瑜权实现了借地域性彰显独异性并将地域性元素转化为普遍人生境遇观照的目的。通过对故园的深度书写,罗瑜权发展出一种关于故乡的哲学,以此挑战现实的严峻性。他站在故乡经验之上,遥寄人类天真的童年,用诚实的地方书写顽强抵抗日益嚣张的物质世界。许多作家都有故乡写作记忆,但罗瑜权有自己胜人一筹的地方,他的眼界更宽、更广,看得更深。借助地域性考察,罗瑜权反复述说草根生活的不易和坚韧,他的姿态视角很低,真实诚恳地表达着一种下层人生。

  第二辑“警营纪事“可以看作成长文字和友朋叙怀,记叙了作者从军、从警的人生经历和朋友、同事间令人唏嘘的动情故事。30年的军警生涯使得罗瑜权胸怀开阔,性格爽健。在罗瑜权散文中可以看到他对生命深度、对情感热度、对历史厚度的孜孜开掘。如《远志草》中,“人世间,奇花异草繁多,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也有娴淑秀雅的文竹,有傲雪斗霜的秋菊,也有出泥不染的荷花。而我,繁花丛中,独爱远志草。远志草,不择沃土。山坡地角,悬崖峭壁上都有它的身影。”罗瑜权跳出了自己的个人情绪,使作品在经验的丰富性与认知广度上获得了新的存在可能。

  在《沉甸甸的春天》《不一样的天》《山鹰》《梅子》《男人的眼泪》等文中,作者在当下的维度中渗透了历史的纵深,纵横捭阖的漫漫岁月形成了散文结构上的错层处理,营构了一个隐形的空间状态,显示了罗瑜权写作上的转变和成熟。作者娓娓道来的一切,都能让读者感到一种近似于永恒的节奏与韵律。那些丝丝缕缕的人和事,只是平沙落雁般徐徐降落,在情感的滩涂上安然入眠。

  在罗瑜权的散文中,我发现6个关键词非常典型:怀古、祈祷、仰望、吟唱、行走、沉思。那些文字中,神话和圣灵依然留驻在作家的头顶,童年的歌谣依然回荡在作家心头,作家用悲悯的感恩之心看待人间,把日常情景上升为一种仪式般的境界。第三辑“四海游踪”、第四辑“心语星愿”是两组主体身份明显的优美作品。如果说前者是纪实散笔,那么后者就是心灵游记。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他绝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罗瑜权在散文写作中认领生活,将那些生活喟叹写得柔意绵绵,把现实写得那么诗情画意,别具匠心。他的价值观和写作立场无疑是知识分子式的,但他对此又充满戒心和反思,避免陷于感伤、自悼的泥沼,从而很好地形成了作品的深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散文写作态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