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密码(晓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6日10:55 来源:文学报 晓华

 

  认识一个人是要靠时间和物质来堆积的,我与林那北的每一次接触,她都会给我展示她的一个侧面,于是形容她的词在我的心里越堆越多,漂亮、时尚、优雅、大方、机敏、勤奋、果敢、豪爽、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夸赞的词用在她的身上都不为过,因为像她这样,从散文起步,转而小说,转而电视剧、电视片,转而纪实文学、地方志,而且在其中穿梭来往,游刃有余,三天两头就成一本书,同时还要当社长,当主编,也不误了逛街、淘宝、做漆画的,实在不多。

  这次收到的书是《宣传队 运动队》,一打开,就放不下了。这是一本关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书,也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故事。林那北与我的年龄相仿,因而我们的经历就颇为相似,甚至于连我们的父辈的经历也有几分相似,我在读它的时候,常常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读者,忘记了林那北是在书写她的过去,而仿佛是在看我的人生和昨天。

  书的前半部写的是宣传队,后半部写运动队,我惊讶地发现虽然她在福建的一个公社和县城,我在江苏的一个公社和县城,而在那时的我眼里,福建是一个多么遥远的地方,但我们生活的轨迹竟是那样的相像。在当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不是都呈现着一种生活模式,都有宣传队,都有运动队,都在跳着“我编斗笠送红军”,都在练体操,打乒乓?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言:“我相信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记忆,整整一代人都深陷其中无从躲避。各种政治纠葛从来无孔不入地嵌入普通百性的庸常日子,它们似日出日落般强大而不可抗拒。”

  林那北的回忆就是建立在这样强大的政治背景下的,她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状况的适时插入,以及对一些人物和故事的感慨叹喟,都加深了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但是她的叙述却不是刻板的、线性的,而是灵动的、跳跃的,这也是我十分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林那北总是举重若轻地将那些寻常的人与事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叙述着他们的欢乐与忧伤,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出入于现实与过往,以回望的眼光,细细地打量着那些已经有些发黄的日子。细节的真实与生动自然是这部书的出彩之处,比如宣传队在排演舞剧 《红色娘子军》 片断时没有芭蕾舞鞋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是用那种男式的塑料凉鞋来替代,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那个《我编斗笠送红军》的舞蹈编排得实在是太美了,所有的宣传队都是要跳的,而我们老师没有选择那种塑料凉鞋,而是让我们的妈妈或奶奶们扎那种极厚的鞋底,做成红布鞋之后,那个鞋底也是立得住的,跳起来也非常漂亮。再比如那种只有在宣传队的人才能感受到的不同于常人的优越感,上着课,只要有人在教室外招呼,就会“立即站起,提着书包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径自走了出去”,我也曾这样无数次地“径自走出去”,不用顾忌正在上课的老师,在全班同学艳羡的目光下径自走出去,小小的虚荣心竟是这样得到了满足。就是那样的一个年代,“一切为宣传队让道,这是全校的共识”,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特殊密码,我们在无意间成为政治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跟着机器旋转,以至于当这个机器不再旋转的时候,我们才突然发现这颗螺丝已经生锈了,在缺席了一堂堂文化课之后,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考真的是束手无策,其实不止是课程的问题,而是那一颗早已静不下来的心,难以应付一场场安安静静的实力比拼。

  父亲这个角色在这本书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林那北不仅通过他表现了我们父辈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而且他们也成了我们这一代的人生导演。与我们少年时的浑浑噩噩相比,父亲这一代人是有他们的想法和追求的,而且往往他们的追求也是通过我们这一代人去实现的。父亲作为一个历史上有瑕疵却又很幸运地担任了一个地方官员的人物,他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求生存。他爱文艺,更爱运动,他有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更有适者生存的智慧,他竟然会在一个镇上成立一支像模像样的体操队,挖来正规体育学院毕业的教练,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并奇迹般地成功了,这个体操队拿到了县、市、省级各式各样的奖牌,而父亲的人生也因此大放光彩。但是,父亲的目的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个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父亲,而弟弟在体操上的天赋恰巧是可以帮助父亲完成自己的梦想的,但弟弟对那些冠军的头衔并不在意,他没有一点成就感,而只有痛苦的经历,所以倔强的弟弟在棍棒的威逼之下依然选择了放弃,让恃强好胜的父亲黯然神伤。在我们那一代,有多少家庭的父母为自己的几个孩子的出路绞尽脑汁,我父母就是如此,但是如今回想起来,一切都是那样的辛酸,人在时代与社会面前总是那样的渺小,尤其是当人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时候就更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还要特别提到这本书里那些老照片,许多照片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它们是那样的熟悉,无论会不会拉小提琴都会有一张扛着小提琴的摆拍,借来别人的军装去照相馆圆自己一个当兵梦,在长城的布景前面拍一个合影也是对遥远的长城的一种向往,在没有数码技术的时代,用胶片拍出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而保留下来的都弥足珍贵,那是一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花样年华。作者在结尾处选择了一组自己与女儿的合影,尤其是女儿幼年的绘画,那一派天真,让我们跳出了书中的沉重。它告诉我们,一个新的世界已经到来。

  (《宣传队 运动队》,林那北/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6月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