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大洋那边的心语(李硕儒)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2日09: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硕儒

  江少川著的《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的确是一部集可读性、理论性、审美性及作家心灵的探秘性、和欧美大千世界纵览性与在场感的一部好书。读着它,你往往会在娓娓道来的温馨中看到人世间的大气象大格局,会在瀑布般的大起大落中听到生命的呻吟与高歌畅笑,会在方块字与英文的交融冲击中,看到人类文明的延伸与接纳……

  我们自然不该盲目埋怨先人,由于科学认知的局限,先人们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自我文化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倡导“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一方面又世世代代陶醉于欣欣然的“中土“文化坚守,直到大约200年前,近祖们才懂得了打开门窗,接受“西风”,也输出“东风”。可悲可叹的是,却只见“西风”入,不见“东风”出,以致至今外面世界没多少人了解中国甚至还曲解丑化中国,而国人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也只知皮毛不见全豹。文化是沟通人类的使者,文学是心灵的窗子。自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大批文化学人涌入欧美,这也就迎来了海外华人创作的笫三次大潮。不同于前的是:第一人数众多,第二经过几十年新中国生活的起落沉浮,对中华文化与现当代生活有切身的了解和体悟,第三大多是精英分子又在欧美经受了高等教育,其中不少人可用中、英双语写作,其所写内容都是母国与驻在国、“家园”与“吾乡”交替或交融取材的跨域书写,这无论对国人认识世界、还是世界认识中国和中华文明,都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文化方舟,如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笔会·福克纳奖等多种文学奖项的哈金用中、英两种文本写的《南京安魂曲》,近年来红遍中外的严歌苓的《扶桑》,获过中、加多种文学奖项的张翎的《金山》等等,都为中外读者相互认识、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文化心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海山苍苍》就探微知著地探出了作家们创作这些作品的思考、艰辛和心潮起落。

  江少川在网络访谈中问我:近年来,你出版了好几部散文随笔集,你觉得这类追忆文字写在异域,如《彼岸回眸》,是否平添了一些别样情怀?我还是同意耶鲁大学教授、也是收录于本书32位海外作家之一的苏炜先生的阐发:“心有多大,作品就有多大”,“心有多宽,书写的空间就有多宽,作者的精神家园就有多宽”,这自然是指作家的视野、襟怀和写作的终极命题。既然文学即人学,在作家们打通疆域、文本和心灵之后,理应写出面向人类生命的大书。我们欣喜地看到,这部书中的不少篇章都透出作家们这样的追求和气息;从另一面说,海外华文作家们奔涌着一腔中华文明的热血,携带着悠远绵长的故国故土、文化记忆,不管心有多宽多大,他(她)们的眼睛、感知、体悟及至气味无不与中华的血脉之源文化之根丝丝相连……《海天苍苍》为我们提供了一艘往返世界的文化方舟,也是连接海内外文学创作及至文化比照的生命脐带。

  文学离不开阅读与批评,创作离不开作家、评论家间的沟通交融与相互提醒、相互砥砺。就这个意义说,《海山苍苍》功不可没,此书不光评介了那些有代表性的海外华人作家的写作成就,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写作状态和对生命的人文思考。不同于国内作家,海外作家既不能以写作为职业为饭碗,也不能靠创作的实绩得以职位的升迁,得到金钱的实利,他们的写作动力完全来源于“我在故我写”,这看似有些悲情,但也正如苏炜先生所说,这样“可以保留一种有距离感的、相对简单纯粹的写作状态和环境心境”,“可以远离纷扰,澄然静心地澄怀观道,进入相对沉潜、寂寞的写作状态”。他曾针对汉语写作的人说,“缺乏传统中国文化的滋润,对诸如古体诗词从形式音律到意境经营的无知,已经成了今天中国作家群体最大硬伤之一。”严歌苓在谈到她移民早期的写作时说,“因为空间、时间及文化语言的差异,或者说距离,‘我’像是裸露的全部神经,因此我自然是惊人地敏感。像一个生命的移植,将自己连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移植,而在新土上扎根之前,整个生命是祼露的。转过去,再转过来,写自己的民族,有了外国的生活经验……的确给作品增添了深度和广度。”哈金说到叙述方法时说,“英雄叙述往往在一个民族和文化形成初期特别需要,像荷马和维吉尔的史诗,而集体叙述在对建立和巩固政权以及反抗外来压迫方面有很大作用。个人的故事是对权力和集体意志的一种反动,这在当下尤其需要……”这的确是关于创作体验与创作方法、关于对生命心灵认知体悟的大聚集、大交流,自然,以上所述,既然都是个人的,偏颇自我之处在所难免,但也不能不承认,它的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了我们不少提醒、启示。不能不感动的是,江少川集10年之功,采访、研读终于写就了这部皇皇46万字的大书,这在今日骚躁浮华的年代,真是其情可感,其志可佩。它为中华文明积累了一笔可赞的财富,为中国文学呈现了一支正在崛起的海外劲旅。

  (《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张少川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