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90后作家迎来集体“破壳”(路艳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5日10:59 来源:北京日报 路艳霞

  13位年轻人亮相上海书展,推出系列丛书

  90后作家迎来集体“破壳”

  “写作者是个小太阳,浑身充满正能量。”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李琬愔为90后写作群体画了个像。在2014年上海书展上,包括李琬愔在内的13位90后作家推出了“90后·零姿态”系列丛书,他们是书展上最年轻、最阳光的一群作者。

  13位年轻人的到来,不仅将90后作家群体的写作带入公众视野,也代表着90后作家正式开始登陆文坛。

  【 观察 】

  作品风格各异视角多元

  “90后·零姿态”系列丛书共13本,由上海作协和世纪文睿公司推出,该丛书涉及传奇、校园、都市、边缘人群、黑色童话等多种类型,风格各异,视角多元。

  《末日那年我21》出自张晓晗之手,这部短篇小说集以都市青年人的生活为题材,一段段值得细细咀嚼的青春年华在读者心中掀起一阵阵涟漪。《尾骨》的作者叫国生,他将视角投向边缘群体的感情生活,关注了庸常人物背后的欲望与脆弱。而贾彬彬的短篇小说集《我在度过这深夜》则着眼于史话新编、两性关系、边缘与弱势群体。陈观良《丫的伪大爱情电影》被称为90后“市井邦德”小说情报史,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黑色幽默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个游离于主流价值观外的人物以及他们遇到的光怪陆离的事情。

  13位作者来自全国各地,最大的24岁,最小的20岁,绝大部分是大学在校学生,所学专业也很广泛,包括戏剧、法学、金融、能源化工、文学等。值得关注的是,他们都是上海作协《零杂志》等主办的“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的胜出者。这个大赛如今已举办三届,有4000人参赛。《零杂志》执行主编王若虚说,专门针对90后的全国性写作大赛独此一家,这个比赛涵盖了大部分90后的创作样貌。

  【 自述 】

  写作就像一片“阿司匹林”

  和前几代作家显然不同,90后作家很少有人将写作视为终身事业,他们仅仅是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陈观良如今在广州一家甜饼店做兼职,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陈观良没有上大学,干过鞋匠,当过厨师,大街上卖过玩具,还曾经每天穿梭于一条又一条马路搬运货物……当他在仓库当保管员的时候,他收获了看书的幸福。他说,勤换工作,并不是为了写作,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过这样的生活。三三也是系列丛书作者之一,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动机,“我并不是极度热爱写作,也不会把写作视为生命,但我会通过写作把积极观念传播给别人。”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国生的一席话,似乎能代表这代人的写作态度,“我是个虚无的人,又是一个质疑自己的人。对我来说,写作其实不具有特别大的意义,但它给我坦诚的力量。”国生说,在他眼中,写作就像一片“阿司匹林”,能止痛。

  事实上,这群年轻人更羡慕包括80后作家在内的上几代人,为追随梦想而自由写作的状态。国生感叹,这一切都源于90后作者受物质、市场这些东西的禁锢已越来越深,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过文艺青年的浪漫日子了,自然也不可能放下一切,而全身心写作。

  不仅和前辈人写作观截然不同,年青一代对自身写作的焦灼感也更强烈。国生已经写出三十多万字的短篇小说作品,但他如此说道:“尽管我喜欢写边缘人,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把他们放在更广阔的世界中书写。”他甚至认为,自己还没有成熟地写完一篇短篇小说,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写作。另一位作者谭浩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也不很高,他自认为“不是很厉害的人”。

  【 调查 】

  科幻成90后作家写作要素

  到目前为止,90后的同辈人,还有比他们年长的人竟然都认为,这群新锐作家过于注重想象,与社会现实、与经典文学传统,有很深的隔膜,这可能让他们的写作之路难以走远。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90后作家写作现状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是参与第三届“90后创意小说战”复赛、决赛的40位选手。中文系学生徐悦说,此次调查向选手发放了问卷,并对相关选手和评委进行了采访。徐悦向本报独家透露了此次调查结果:想象力已成为这代作家写作的要素,不管是言情,还是乡土题材,都会有科幻成分在其中。与此同时,现实元素很缺失,贴近现实生活的写作并不多,“我记得有一部复赛作品,将小说背景设置在了国外,小说写的是玩偶师。通篇看下来,看不出是中国人写的,还以为是外国人写的。”

  而另一方面,对最古老、最经典的文学传统,年青一代显然缺乏继承。从参赛选手的问卷调查中,徐悦发觉,90后作家更喜欢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卡夫卡等充满幻想和寓言色彩的作家。关于这一点,“90后创意小说战”评委、文学评论家金理同样印象深刻,在大赛的最后一轮中,需要选手对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进行再创意,而一位获奖选手实话实说,这是他第一次读莎士比亚作品。“90后创意小说战”评委、文学评论家黄平也对一位选手给莎翁的评价记忆很深,“他认为莎士比亚太啰嗦了。”

  对于如此现状,评论家并不意外,他们认为这是流行文化和应试教育双重作用的必然。黄平说,大赛报名人数虽说一届比一届多,但从内容看,变化并不大,“总体而言,他们受好莱坞电影、美剧影响很大,写作容易被通俗模式带着走。”此外,黄平也认为,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他们和文化传统、丰富的现实生活有了深深隔膜。

  与现实、与经典的隔膜,令评论家感到有些担忧。黄平认为,不在文学传统中写作,仅靠内心体验写作肯定不会走得太远。“我期待,会有聪明的孩子能打破这个模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