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学做太阳——最见人性底色的感动(王学海)

——读长篇纪实文学《一个都不放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5日10:0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学海

  智障儿童如何走向正常人生活,这是天堂给人间出的一道难题,这是上帝考验凡人爱心的一道难题,这也是人类现实生活给予身处善与恶、爱与厌(甚至是恨)中的心灵的一场拷问与较量。这既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更是美丽的。因为残缺一定会在博大的爱心、深度的耐心中得到修补、校正和完善。

  读《一个都不放弃》 ,简直就是在读一部当代的情感史。由此去看, 《一个都不放弃》也就是一部情感的历史小说,是叙述隐潜在整个浮躁的、美与善被钱和利渐渐淹没的物欲时代中,一群占少数比例的当代人,虽与主流人群生活在同一公共空间,却又偏被挤在边缘角落遭受白眼嘲讽的特殊现象。它虽占比例不多,却又实实在在烧灼我们的心窝子。它让我们在习惯了高楼大厦上班,假日开车旅游的常态的、天经地义的生活外,又去扯开现实生活真实世界的另一角:在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走,轻松自如地吃喝,飞快灵活地用眼审视用脑思考事物时,还有一群人在步履艰难地行走,万分费力费神地维持饮食,数月数年几百遍几千遍地重复学习一个词,一个动作,而领着我们从惊恐、厌恶、蔑视甚至攻讦中清醒过来。走出这个认识误区的,正是《一个都不放弃》 。它用文学的叙述,以真实的记实,打开了生活真正广阔无限的空间。它告诉我们并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事实存在,才合成我们这个智障儿童完整、真实的世界;他们与我们的言行举止相对的不合拍,正折射出我们特殊教育的缺失,而达敏学校的出现,刘佳芬、姚望、田娟们的勇于担当,正是以崇高的教育与高尚的人性在弥补这一缺失。所以, 《一个都不放弃》的深刻,不在于教育。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包括了这一部分,人类的教育才是完整的。而对于主流人群而言,才能觉着自己的知识的真正完整,而不羞愧或内疚。试问,当健康的人被培育成一个高智商的偷盗者、制毒者或其它罪犯时,我们还能对特殊教育下成长起来最后结婚开店,又利用空隙去做义工的成吉们无动于衷吗?所以, 《一个都不放弃》的深刻,是以文本在呼喊全人类(或至少这个名列世界经济强国第二的中国)去重视这份特殊的教育,让全社会去关注这类特殊教育,让每个人去投一份爱心去“融资”这份特殊教育——自然,这也就是《一个都不放弃》文本的独特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我们已知,任何善与美,都没有理性的整齐划一的自我认同,从哲学层面上去看,对善和美的社会学意义,正是引导或启示你进行社会人的自我反思性——作为社会人,作为迈向更高级文明精神结构的现代人,你为需要资助的人,或你为处于社会边缘,近乎于被社会抛撇的少数人,能去做什么,或已做了什么?这就是对人性的信仰(人借助善的信仰进行救助的与社会实践的神性化信心) ,纠正对智障儿童认定的历史语境(重新建立对智障儿童社会认定的文明新语境) 、思辨的视野(正常与非正常的社会存在,以及如何和谐地统一) 。同时,从教育学的角度充分去看待公共空间与平等的关系。而这一切至为复杂的、富含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与神学的高层次的问题,就在一本平常的《一个都不放弃》的长篇纪实文学中流淌。它以还原生活的真实的创作手法,还原着一个人作为社会人的正常的面貌,并深刻地印证着一个“真理” : “其实对所有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智力残缺。 ”

  在陆明亮与刘佳芬两个人物形象上,我们不难发见的,是两种心理在人世间艰难地行走:校长作为看护人与教育者,她的高度的责任感与善心;陆明亮作为智障儿童,他的半知半非,在一个特殊生活场境(视域)看待人和事的心理。这两种心理演绎出的是一个人性的不同气象,然也是一个人生求真求善共同的走向。所以,当刘佳芬在陆明亮第四次失踪三小时之后,在桌子柜里找到他,为他冲洗完身上的大小便时,作者的旁白说:一个画家会忘记一切地去画布上寻找对美的理解,一个诗人会在他的语言中寻找构建精神家园的一个理想,一个工程师会夜以继日地在图纸上寻找他对于未来建筑格局的一种想象。而身为达敏学校校长的刘佳芬,一个培智学校的教育者,她会在残缺的儿童心灵上寻找到什么?它使我想起《圣经》上的话: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是的,刘佳芬在寻找光,寻找残缺儿童存留身上的微弱的光;刘佳芬自己就是光,她以自己的光,去照亮黑暗中的非主流的遗弃者,让他们能从她的一线光中走出来,走向他们自己发光的位置。是的,智障儿童如何走向正常人生活,这是天堂给人间出的一道难题,这是上帝考验凡人爱心的一道难题,这也是人类现实生活给予身处善与恶、爱与厌(甚至是恨)中的心灵的一场拷问与较量。这既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但它也是真实的,更是美丽的。因为残缺一定会在博大的爱心、深度的耐心中得到修补、校正和完善。冰冷的石头一定会被温暖的心融化成可亲可热的宝贝蛋。刘佳芬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正是以实践批驳着以为智障儿童只能管管他吃喝,任它残疾一生的消极主张,且更以实践证明生命的温度与爱心的力量相加去对待他们,任何人间的奇迹都可能发生的事实,她改变了智障儿童的下半生,更改变了主流社会对智障儿童简单粗暴的看法,是还智障儿童一个人类的公道。

  《一个都不放弃》的深刻还在于对吴悦被移送至养怡院(敬老院)环境的描写,直接触动主流人群的神经。作品的描写正从这看似遥远的一面给了我们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专业知识+爱心的护工去维系今后不断增多的老年群体,这恰是本书主题以外的重大意义与社会作用。

  特殊教育,既是心灵的沟通,更是情感的等待,而这一切,乔雪月们“觉得应该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个“觉得应该”关键词,虽然是作者撰造,却分明是神性的启示,尤为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份神性恰恰来自于主流人群的少数人,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敬畏! 《一个都不放弃》对整个前行的高度文明的社会,提出了一个更加深远的问题,我们的爱,不能只停留在爱里。我们的爱,要跟上这个伟大的发展的时代,去创造更多更大的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