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请保有内心那点良善(谷立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4日12:10 来源:北京日报 谷立立
    《梦书之城》      (德)瓦尔特·莫尔斯著      赖雅静译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梦书之城》 (德)瓦尔特·莫尔斯著 赖雅静译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书是什么?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是灭绝人性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里,同样的书本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功用。比如在纳粹统治时期的第三帝国,除了特定书籍之外的其他所有新知都曾被尽数禁止,成为庞大黑名单里的一员。而爱书者如博尔赫斯又将之视为生命,留下“天堂就是图书馆”的名言。到了德国作家瓦尔特·莫尔斯这里,书的两种命运其实是合为一体的。《梦书之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常规的想象空间。在他眼中,书和世间万物一样,有如同初恋一般的美好,也有极为险恶的一面。书可以是乌托邦,也可以变成阴谋家手中的玩物,借以达到权力欲的顶峰;书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让人痛不欲生,乃至于莫名其妙丢了性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梦书之城》算不上书痴献给书的情书。这是冒险故事,也是黑色童话,更是反乌托邦寓言。莫尔斯的故事着眼在一个“梦”字,但他的“梦”杂糅噩梦、美梦、幻梦等诸多元素,犹如一场夹杂冒险、搞笑、戏谑和惊悚的狂欢。他先是虚构了一座以书为业的城市“书乡市”。乍一看,这里似乎是书的天堂。书店、出版社、图书经纪人、作家、诗人混迹其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主人公雕龙·戏尔得衮斯特在恩师去世之后,意外获得一份手稿,立即惊为天人。随后他前往书乡市展开寻访作者的旅程。不过,世间事总是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何况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就算是寻访作家的美差,莫尔斯也从来不会轻易让人轻松。

  童话以想象构建出一个虚拟的世界,优秀的童话在传播真善美的同时,也不忘对现实丑陋面的讽刺和针砭。在陶醉于虚幻世界的同时,无法忽视的是《梦书之城》强烈的现实性,只不过莫尔斯的现实被紧紧包裹在好玩的成长大片里,除非有足够敏感的神经否则难以察觉。他从一开始就不断地暗示我们,“书是危险的,胆小鬼勿近。”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暗示逐渐浮出水面,直到雕龙莫名其妙地被引入书商思霾客的黑店,并被毒晕扔入地下世界之后,故事才真正从冗长的铺垫转入冒险的主题。而隐藏在书之后的或狰狞或单纯或恐怖的面孔也随之一一凸显出来。

  在惊悚之外,不要忘了隐藏在书乡市里的邪恶力量。汉娜·阿伦特曾一再提醒世人不要忘记“平庸的恶”,因为相对于“极端之恶”,平庸的罪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往往更杀人于无形。书乡市恰恰正是罪恶的原乡。《梦书之城》的所有故事都源于人与书之间或深或浅的因缘,同时也投射出人性的阴暗面——所有的残杀都出自人的贪欲,错不在于书,而在于当事人的一念之差。比如,书商思霾客以控制书乡市为终极目的,大量复制平庸的作品,同时为使整个市场维持在可以操控的水准之上,极力打压杰作,“问题是想要赚钱——赚许多钱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杰出、完美无瑕的作品。”大批寻梦的年轻人在潜规则面前落马,幸运一些的沦为写手,在肮脏的坑里没日没夜地复制垃圾文学。另外一些天才作者(比如书中的影皇)则不幸惨遭毒手,被改装成非人非妖的怪物,囚禁在地下世界里永无出头之日。

  除此之外,莫尔斯也时时带给读者惊喜。通常,一本好书常常能够发人深思,带给人愉悦和启迪。当然,这种思想上的碰撞往往是静态的,润物细无声。但凡事都有例外,尤其是在童话故事里。童话一旦与想象力相互嫁接,其直接结果常常是惊人的,其大胆的想象力往往让人为之眼前一亮,最典型的莫过于迪斯尼的动画大片。这种嫁接同样适用于莫尔斯。阅读《梦书之城》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得不惊叹于他那惊人的想象力。在莫尔斯的妙笔之下,书不但有了生命,也有了难得的活力。因此,书与人之间静态的交锋在《梦书之城》转换为某种动态。可别小瞧了这些生灵。它们与动物一样会行走,有情感,可以任意飞来飞去;可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会难过,也会愤怒,同时暗藏杀气。如果猛然间被“利齿”紧咬,却发现咬人的竟然是平日里一动不动的书,这又该是何等的惊悚啊。而这种一半滑稽、一半荒诞的“惊悚”不正是莫尔斯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惊喜吗?

  尽管如此,也请不要忘记“邪不胜正”的老话。无论书乡市有多少罪恶,有多少诡异之事,也不管中途会经历何等的曲折和迂回,善良的作者终究会带我们回到惩恶扬善的正道上。毕竟,在长大成人的路途上,正能量永远是必需的养料。世间的恶已经够多了,在故事中留给善一个小小的空间也不为过。何况,书永远是无罪的。莫尔斯说,只要能保有内心的善,即使在黑不见光的地狱深处,照样也可以拥有阅读的快感,就像《梦书之城》里那些以阅读为食粮的大眼睛“书灵”一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