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老师好美》:握住故事灵魂的手没能松开(韩浩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4日12:10 来源:北京日报 韩浩月
    《老师好美》      严歌苓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老师好美》 严歌苓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老师好美》是根据几年前一桩社会新闻创作的,姜文向严歌苓推荐了这条新闻,在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与过滤之后,严歌苓把它写了出来,为此还到过不同的高中体验生活。

  两个高中男生,爱上了他们的班主任女老师,因为嫉妒,一个男生用刀杀死了另外一个男生。这样的故事社会新闻报道出来问题不大,但创作成小说,会面临一些禁忌,比如媒体担心误导,对师生恋话题一直抱有拒绝讨论的姿态,比如出版审查,一旦写到了实质性的内容,有可能导致小说夭折作者手中。

  写情爱,严歌苓是热烈的,涉及性爱,却克制含蓄,习惯用美好去修饰。但在《老师好美》这个需要极端心理体验甚至身体体验来烘托其悲剧性的故事里,她采取了稳妥的写作方式,这导致整部小说在原地打转。一开始就透露结局,全书20多万字都在写结局,过程呢?

  的确,高中男生暗恋或干脆爱上女老师,是不需要过程的,青春期的情爱一向简单直接。但对于这样一个“三角恋”个例,一定有着旁人所不知晓、不理解的隐秘,作家想要写作这个题材,一定是要打开这个隐秘的匣子。对原来近万字的长篇新闻报道进行扩写也好,发散想象力创作也好,要让读者读到震撼的内容。现在的状况是,小说反而削弱了故事的冲击力,新闻事实里那些曾令读者瞠目结舌的“情节”没有了,增添的是作家对于这份不伦恋情毫无吸引力的细节描写。

  为了丰富小说的层次感,《老师好美》以作者、老师、网上新闻这三个视角进行叙述,这样的技巧,为阅读设置了障碍,没能起到预期的作用。由于不敢深入到三位主角的情感深处,对于如何让三个人面对面地发生冲突束手无策,作者只好借助大量的短信交流来推动故事。有网友戏谑地说,丁老师的短信包月额度一定是最高档的。

  在《老师好美》中,严歌苓使用了大量520(我爱你)、880(抱抱你)这样的网络用语,似乎觉得这样,更能反映出高中孩子的心理。作为小说家,对于现实过于直接的引用,是有很大风险的,严歌苓完全可以绕过这些啰嗦无味的言语,把篇幅用在局部冲突的制造与解决上。余华在《第七天》中对于社会新闻的直接引用被证明是失败的,在占有全书不少篇幅的“网上传闻”、“网上新闻”内容中,严歌苓没有直接引用,而是用作家的口吻进行了撰写,对于新闻文体以及网络八卦语风的陌生,让这部分文字读起来很别扭。

  严歌苓擅长写女性,擅长以历史为背景去刻画人物命运与性格,但到了《老师好美》这本书里,除了保留一些语言转折方面的动人之处,她所擅长的东西消失了。此外,该书丢失的文学性尤其让人惊讶。情爱小说缺乏文学性带来的后果是枯燥乏味,一位高明的写作者如果在构造情节方面无力,通常会用丰盈的文学性来弥补,比如顾城的《英儿》。在故事无法打动读者的状况下,缺乏情景渲染和语言修饰,让《老师好美》失去了最后的“美”的机会。

  于是,这本书整体读下来给人的感觉是,严歌苓手握着小说的灵魂,四处走动展示,读者也知道,她的这个故事一定是不一样的,有可能非常好看的。可惜的是,一直到小说最后,作家的手掌都没有打开,那颗小说之魂有着怎样的光辉与伤痕,大家都无从知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