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无法忘却的纪念——追记女作家吕锦华(张寄寒)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13日10: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寄寒

  八月七日清晨,打开手机,收到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吕锦华去世,你可为她写一篇文。

  是的,吕锦华是我认识三十余年的一位优秀的女作家。我见锦华的最后一面,是在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吴江汾湖文联与周庄文联举办的交流活动上,我代表周庄文联向吴江汾湖的文学作者介绍周庄和昆山的文学创作情况,在主席台上见到了嘉宾吕锦华。久违了,她瘦了,再没有当年的风姿。早些时,从朱建华主席那儿得知锦华的一些状况,听了真叫我为之担忧,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锦华为了她在加拿大的宝贝女儿,和丈夫把几处的房屋都卖掉了,耗尽毕生财力,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落得重病缠身。俗话说病来如山倒,一个弱女子,如何去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怎能不叫我为之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我和吕锦华相识于八十年代初,距今已有三十余年。记得当年她还是一个乡镇通讯报导员,在苏州报、电台频频有她的报导。后来,她因成绩突出被提升为国家干部。一九八七年春,我有幸和锦华一起参加苏州市散文笔会,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她性格内向、说话小声小气,整个笔会期间,我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笔会空隙时间,锦华始终一个人捧了一本书全神贯注地阅读,即使在车站、码头候车时,她都是捧着一本书阅读,从不和人聊天。由此,我了解到她喜欢陶醉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那时候,锦华的儿童散文已频频地在《少年文艺》上亮相。

  八十年代末,我带了一帮周庄文学作者去吴江交流,当时锦华是吴江文联主席,她因会议特派荆歌接待我们,晚上她亲自陪我们用餐,还特地到我们入住的宾馆看望。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写得都挺好的!锦华不会客套,操着一口软绵绵的吴江话,听了让人心暖。

  九十年代初,有一回吕锦华和赵践陪同原文联主席艾煊来周庄旅游。我去接锦华的车子,艾煊老师下车时,给了我他的一套散文集。我们在陪艾煊老师游览周庄时,锦华对我说,艾老师的脚不便,多让他歇歇。于是,我们边走边停,艾煊老师又是个不甘示弱的人,每次上桥、下桥时,锦华几次要去扶他,都被他婉拒了。

  有一年初夏,吕锦华带了新疆著名诗人及散文家周涛来周庄旅游,我有幸接待他们。见到周涛,我甚为欣喜,同时,我发现吕锦华对他更是谦恭。其实,锦华的散文在中国文坛上早已名声大振,她的散文集《何时入梦》曾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散文集《空谷佛音》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但她在诗人周涛面前的言行举止仍然显得格外敬重和小心翼翼。

  周涛被周庄特有的风光吸引,原定当日赶回苏州会晤苏州著名诗人朱红,他给朱红去了电话告之今晚不回了。记得夜间我们和周涛坐在小木船里又唱歌又聊天,周涛为了捞小河中的月亮,差点掉进小河,引得锦华仰天大笑。锦华的喜怒哀乐很少表现在脸上,这一回的大笑实在是难得见到。

  第二天一早,我去送别周涛和锦华,谁知苏州市文联的驾驶员不告而辞,我当即去电话告诉诗人朱红,朱红了解这个驾驶员,他说,锦华这个领导,是个大好人,驾驶员都以为她好说话,招呼也不打就走,这实在太过分了。我们都为锦华抱打不平,她却一直说,没事,我自己回去好了!

  锦华成为苏州文联副主席,但从来不摆架子,对部下客客气气,对文学作者求教,总是先肯定别人的优点。锦华生性胆小,这些年,她去参加许多笔会,却从来不坐飞机,别的作家到了,她总要迟一天赶到,因为她是坐火车去的。我忽然想到她和丈夫为了在加拿大的女儿,硬着头皮飞来飞去,这需要她付出多大的勇气可想而知。如此折腾,对于这样的弱女子,能不被病魔击倒吗?

  有一回我和她同坐一辆小车,她坐在副驾驶座上,一路上两眼直盯着前方,一眨也不眨。到达目的地时,她长嘘一声,到了,到了。她如此担惊受怕,又如何在异国他乡去承受?

  锦华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身为她的文友,在她熟悉的江南故土上燃上一支清香,送她一程去天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