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书写奔走城乡的众生(刘晓川)

——读张爽中短篇小说集《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7日10:16 来源:北京日报 刘晓川
    《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      张爽著      文心出版社出版 《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 张爽著 文心出版社出版

  对北京青年作家张爽,我一直比较关注他的小说创作,尤其是最近几年,张爽显现出爆发式的创作势头,他的短篇和中篇小说接二连三地问世,直至最近他的收录8部中短篇小说的《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出版。

  总体看,张爽小说属于乡土叙事范畴,弥漫着张爽对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了的中国乡土的困惑、感悟和探索,那些如春笋般涌现的小城镇带来的乡土新体验,促使他有了新的反思。就张爽小说的内容而言,大都是反映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变革,在小城镇和乡村之中出现的许多不公平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由此导致生活在底层的芸芸众生有着五花八门的人生之路。就张爽小说的人物而言,也大都是我国北方农村中生活的青壮年农民,他们都不认可老一辈那种逆来顺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态度,向往着能够过上城里人一样美好的生活,极力想改变他们目前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环境。为此,他们或绞尽脑汁假办根本不存在的刊物以骗取想发表诗歌的作者的入会费,或到外省倒腾买卖而血本无归,或附庸风雅开办文化公司却始终无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或是什么都不愿做成为混迹于城乡的小混混……在张爽的笔下,这些新型农民囿于文化素质不高和不宽的眼界,不是那种能够做出惊天动地伟业的弄潮儿,而是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奔走于城乡之间这个日渐光怪陆离社会里极不稳定的庞大的弱势群体。张爽比较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群体的特质,将其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地呈现出来。从张爽已经发表的近20部中短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书写奔走于城乡之间芸芸众生的追求,已经形成了他小说的创作个性。他的审美多是批判式的,因而他笔下的人生,是扭曲的,有时甚至是撕肝裂肺的。

  《西厢记》让我们走进了青年农民张生的心灵。他极力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曾经干过装修等多种营生,但他胸中有当作家的理想,也曾经在省报上发表了一些作品并获过奖,想在县城西厢的文化界有些作为,从而融入西厢的主流社会。但张生却因没人承认他是个作家而到处碰壁,于是他表面上想和对他有好感的女邮局工作人员再续前情,实则是在掩盖他内心巨大的荒凉和压抑,“时时想找个地方哭一哭”。最终,他在一个雨天坐上了逃回老家东风镇四顷地村的班车……

  而《求证》则是以相对沉重的笔调叙述了乡村中男女关系道德准则这一沉重的话题,以矿工王玉生的遭遇和复杂的心理过程,来说明乡村中有权势蛮横不讲理就可以驾驭一切的可怕性。王玉生逐一排除霸占他女人的乡邻,最后锁定现任镇里批发站副站长的王斌,但这个有权有势,而且敢于动杀猪刀子“凶恶吓人”、“阴森可怕”的王斌,不仅蛮不讲理地霸占王玉生的女人,还使王玉生最终“成了惊慌失措的麻雀”,“又像一只到处乱撞无头苍蝇”一样地悲苦和无奈。

  令人啼笑皆非的《转身就跑》展现了不择手段梦想发财又不断碰壁的青年农民群像。为了做生意,主人公“我”从妈妈那里借出父亲因矿难而补发的三千元丧葬费,却因贩卖的都是过时的服装以及到老家倒卖酸梨不仅没赚钱反而欠了债,为讨债他们又四处奔走,最终因无意中合伙骗了另一乡下人给弟弟买彩电结婚的钱赌牌,被走投无路的乡下人告发了他们这些也是走投无路的乡下人。

  让人扼腕的是《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为了逃避因超生而被矿上罚款和解雇的风险,矿工老海在媳妇商小玉的逼迫下无奈地丢掉刚出生的婴儿,可孩子却碰到邻村好心人家的哺养,从而引发了20余年悲欢离合的往事。

  《黑社会》则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主人公老三36年的人生经历。老三开始还是一个想靠力气挣钱的青年,爹娘先后去世让他无家可归,而在乡镇企业食品厂时为报复厂长对他的处罚,偷过食品厂的罐头,也把别人偷来的山地车弄回了自己家。这样不光彩的经历使得他在机械厂做工时,保卫科和派出所因厂里丢失东西都咬定是他干的铐起了他,逼得他带铐逃脱,却因为缺钱无法过生活不得不帮人收取保护费、帮人讨债变成了黑社会,最终为讨债,伙同他人绑架了债主并将债主拷打致死,犯案被捕判刑。

  对那些不得不艰难地奔走于城乡之间的乡下人,张爽是熟悉的甚至是感同身受的,因而他的叙述就有了许多泣泪的味道。我十分欣赏张爽小说的叙述“语速”,是那种从容不迫的,甚至是有些调侃的。他以异常丰富多彩的细节来支撑着作品中的人物,使我们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接近他笔下多棱复杂的芸芸众生。在这里,张爽通过直面人生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和普通农民为改变生存环境所作的无奈的努力,留给读者的是沉重,是叹息,是思索,是对不公不平的批判和对那一抹正义亮色的企盼。当然,在他的叙述里,也让人看到了温暖的、蕴藉的、令人欢愉的文字,那是现实的良知被艺术的良知寄托的情怀,是直面人生对苦难剖析后的诘问,这样的对比,确实是很有震撼力的。

  张爽在他的多部中短篇小说中,都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介乎于城乡之间的“营子镇四顷地村”。这是他的有意为之。他曾在故乡的营子镇四顷地村生活了18年,回望故乡,他对那里的风物景致、社会人生,以及附着在人物身上的故事,充满了迷恋。他曾对我说,他要深挖四顷地这口井,写出更多的东西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