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血统·血性·血气(丁晓平)

——读者热衷军事图书的几点思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1日15:0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丁晓平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部《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高度概括的理论,成为世界公认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不仅为中国历代军事名家所推崇,亦为外国军事名家所追捧。军事图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颇受读者关注。如果从社会伦理和精神层面来分析读者热衷军事图书的心理,我愿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血统:由家及国的忧患意识。打开人类的历史画卷,戈戟狼烟、血雨腥风的战争从未间断。而人类社会有了国家之后,国家意识往往更能给爱国者和军人以勇气、智慧和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爱国主义。由于中国历史上几经分裂内战,尤其是1840年以来的外敌入侵,使得极其注重血统渊源的中国人将这种由家及国的忧患意识积淀为一种民族的社会心态,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忘战必危”的古老信条,就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座右铭。因此,战争以及与战争有关的人物、事件、装备,必然最容易触动人们心灵底层最敏感又最脆弱的那一根神经。

  血性:匹夫有责的心灵跃迁。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每每听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因此,每当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时刻,总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爱国军人奋不顾身、不怕牺牲,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这种匹夫有责的心灵跃迁,就是一种彻底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因此,人们从小就崇拜英雄、敬仰英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渴望成为英雄的梦想。无论是古代的岳飞、霍去病、戚继光、郑成功,还是现代的杨靖宇、黄继光、董存瑞;无论是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先烈如方志敏、李大钊,还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如《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亮剑》中的李云龙,他们均以生命写下了爱国的壮歌,成为民族的英雄和学习的榜样。

  血气:富国强兵的英雄梦想。无论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勇气,还是马革裹尸义无反顾的坚贞;无论是义不顾私、忍辱负重的豁达,还是嫉恶如仇、忠正不阿的武德,这一切表现为中国军人的血气方刚,其实最终都浓缩成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那个富国强兵的英雄梦想——中国梦。恩格斯在《波斯与中国》一文中指出:“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灭绝战性质。”这就是说,我们宁肯同侵略者同归于尽,也决不当亡国奴。我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的诗句正是中华民族这种爱国情怀和英雄梦想的最好表达。

  由此,当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成为根植于民族灵魂的文化的时候,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每一个公民神圣使命的时候,在21世纪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伟大的中国梦正在唤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那个富国强军梦想的时候,对于军事图书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想,读者之所以热衷军事图书,应该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找到共鸣。

  (作者系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副主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