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短篇小说欲走出文学“洼地”(陈梦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31日11:04 来源:北京晚报 陈梦溪
    陈忠实、严歌苓等作家广为人知的是他们的长篇小说,但他们的短篇也一样经典。 陈忠实、严歌苓等作家广为人知的是他们的长篇小说,但他们的短篇也一样经典。

  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有价值悦读”丛书,共17本,选择了陈忠实、铁凝、史铁生、严歌苓等17位当代文学知名作家作品。但是与人文社出版过的众多经典文学名著不同,这套书并没有选择这些作家最负盛名的长篇作品,而是选择了大众不太熟悉的中篇和短篇小说作品收录其中,从小巧的包装上来看,32开的小开本看上去很像在日本颇为流行的在地铁里看的“口袋书”。

  门罗获诺奖催生短篇热

  “一说起经典名家名作,我们想到的都是那些大部头,那些长篇巨作,但其实很多读者不知道,这些作家的短篇作品也非常有价值,甚至更加精彩。”丛书责任编辑之一刘稚告诉记者,“这是针对当前的社会节奏、阅读时间的限制产生出来的编辑理念,轻捷便携,尤其适合学生和上班族,带上一两本随时捧阅,决不会使沉重的书包变得更沉。”刘稚举例称,像阿城这样的作家,很少有长篇小说作品,“他只写中短篇,我们这次做了一本阿城的《棋王 树王 孩子王》,收录的都是他最经典的作品。”

  短篇小说一直被称为是文学的“洼地”,不管是从影响力还是知名度,都不及长篇小说,但是从文学价值上来说,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并不逊色于长篇小说,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大师爱丽丝·门罗,门罗的作品全部都是短篇小说集,甚至没有一本所谓的“代表作”,但它的短篇小说集《逃离》在半年内卖了超过70万册,很多长篇经典文学都难以达到这个销量。近期的不少畅销文学作品,也都是以十几页的“短篇”或是几页的“超短篇”形式结构,一些销量超过百万册的作者甚至提出“每篇不超过3000字”的“金律”。

  当代著名作家严歌苓的不少作品都因改编成影视作品而被大众熟悉,如《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等,此次因为新作《老师好美》出版而回国短暂停留12天的严歌苓,谈到自己的作品《橙血》也被选入了丛书,严歌苓告诉记者:“这本书里收录的基本上是我在国外二十四五年中创作的一些中短篇,虽然不是长篇作品,也很能概括我这么多年在国外的写作。那时候我还在特别爱写华人移民生活的阶段,当然我现在是把写作的主题放到国内来了。”

  邓友梅寄语“小朋友”

  与严歌苓一起收录的还有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作家邓友梅。邓友梅的书以他的中篇小说《那五》命名,其中收录了《那五》和《烟壶》两个经典中篇,还有《寻访“画儿韩”》等短篇。一向爱开玩笑的邓友梅尽管高龄依旧不改本色,他对这套书的评价很幽默:“这套丛书我拿到手以来发现,里边很多都是我的熟人的作品,我觉得除了本人的那一篇之外,整套丛书都相当地有价值。”

  对于这套丛书中既有自己不少好友、前辈如汪曾祺、史铁生等人的作品,也有严歌苓等相对年轻作家的作品,邓友梅对年轻一辈的作家寄予了厚望。“到我这个年龄总想还有人能写得更好,能超过我,中国的文学才有希望,所以我旁边出现了严歌苓,我都叫她小侄女。”邓友梅说,“我到了这个年纪病很多,其中就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我前言不搭后语,不过严歌苓小朋友我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看他们这一代人写的文章,比我们好得多,读来这么有魅力,对我们也是一种安慰。”

  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

  文学评论家雷达说,他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文学出现在今天全媒体的时代、浅阅读的时代,文学怎么扩大自己的魅力、扩大读者呢?我觉得其中的文学性很重要,包括结构、风格都非常重要。现在有风格的作品确实太少了。”雷达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丛书,就是要精选一些东西,使文学的文本不仅仅是表面去争夺人的眼球,而是渗透到人的心灵里面去。这些东西是任何一些东西不能代替的。”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也表达了对文学阅读的担忧:“经常有人说文学已经死去,或是逐渐消亡,我想文学不会死去,文学最本质的功能是一座精神寺庙。文学可能是无用的,今天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时代,所以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

  贺绍俊在看到这套丛书之后发现,一些在文学上非常有影响的作品没有被选入,“因为那些作品出名是在文学之外的功用上,比如思想批判价值、文学史价值,但是这样的作品没有被选入,选的都是有纯粹文学价值的作品。像邓友梅老先生的《那五》,就写了一个人物那五,但是通过这个人物塑造了一种特别的人生境遇,我们读《那五》显然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我觉得这恰好是这篇小说的文学性所在。”贺绍俊说。

  记者发现,目前已出版的品种,作者皆为新时期以来活跃的、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作家,比如汪曾祺、史铁生、冯骥才、阿城、严歌苓、邓友梅、张洁、陆文夫、铁凝、阿来、陈忠实、李晓、宗璞、刘恒、毕淑敏、朱苏进等。而收选作品并不拘于中短篇小说,虚构非虚构,还有一些散文和回忆文章,内容摘选围绕大学和中学的语文和文学教程。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本,既收了当年轰动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收了知名散文《我与地坛》;汪曾祺的《复仇》一本,除了小说之外,还有他被收入中学课本的散文作品。面对已出版的丛书品种的作者年龄似乎偏大的疑问,人民文学出版社解释,这套丛书还要不断出版下去,还会有许多新的作者面孔出现在丛书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