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攻之非,非之攻(张抗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30日10:11 来源:文汇报 张抗抗

  一个人的个人经历,是大时代的缩影。在《命运记忆》这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阎明光、余秋雨、赵丽宏、王秀琳……他们是攻非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他们都与这个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初识攻非,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的几位女友来家里做客,大家结伴去郊外的大觉寺晚餐。佳肴黄酒、欢声笑语。其中有一位上海来客,谈吐风趣,举止豪爽。几杯热酒之后,新朋旧友一见如故彼此热络。这位上海来客即张攻非,时任《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主任。我说听你口音,不像上海人呀?攻非说我原本就是在北京长大……归程中,沿途爆竹声声、夜空烟花缤纷,攻非已是微醺之状,半醒半睡中仍是妙语连珠……

  看来,新结识的这位张攻非先生,虽是资深报人,亦是个随心随意的性情中人。

  其后彼此都忙,未曾再度相聚,偶尔电话往来互致问候。

  2014年春节期间,攻非忽然从电脑中出现——电子邮件送来了他的自述《命运记忆》,该书记述了他七十年曲折而精彩的人生历程。书稿无声,却如爆竹一般在我面前惊天炸响,更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在晴朗无雪的夜空里渐渐舒展。

  与攻非兄一同走进《命运记忆》中那个波澜起伏的年代,是一次饶有兴味的阅读旅程。他果然是个有故事的人,而且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他非但经历不凡,还有超凡的好记性——这大半生所历的大事小情,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都从他脑中流入了键盘。

  张攻非先生——祖籍湖南、生于重庆、长于北京、后半生居于上海。攻非出生于抗战中期,其父取墨子“非攻”而反其意,故名攻非。

  攻非9岁由长江上游随父北上进京,命运甩出一道尖峰般的弧线,弧度笔陡,而后飞流直下,落定长江下游的沪地——蛮有戏剧性。

  他其实原本就是学戏剧的,20世纪60年代上海戏剧学院编剧专业。

  进入戏剧学院之前,他竟在海军东海舰队从军,是潜艇——20世纪60年代高科技兵种。人生轨迹“非常态”、“非常道”、“非常规”。

  八十年代初期,百废待兴。他“横刀立马”勇往直前,投入了改革的激流,在孙起孟、叶圣老、吕叔湘等前辈的指点下,编撰了《语文学习讲座丛书》,成为国内最早的职业教育实用性教材之一。

  时近中年,攻非终于选定了“新闻”这个神圣的行业。自八十年代初,他从记者起始,奉行《新民晚报》创刊人赵超构老人的办报宗旨,关注民生着眼底层,写稿少空话、编版多新意。他的编辑理念、版面设计,时有创意、变革、鼎新。他要求记者“多发现”,编辑“善使用”,力求报道的民众性、快捷性与时代生活的大视野融为一体。三十年来,攻非与上海新闻报业的兴盛同甘共苦,退休前荣获“中国韬奋新闻奖”。

  旧话说“工农商学兵”——攻非除了务农空白,五行占了四项。

  他的同事曾这样评价:张攻非活一辈子,至少做了两辈子的事情。

  人的一生中,欢乐幸福总是短暂的;伴随我们的,更多是磨难与挫折。读完《命运记忆》,我想起了一句被人熟知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的格言警句:

  性格即命运。或说:命运及性格。

  命运——渺茫无定、无从掌控的命运,其实有一把暗藏的舵,隐匿在每个人手中。只是人们只知摊开手掌索求,而忽略了掌心手纹的暗迹。

  攻非是个多梦的人。梦是理想的幻化,理想是人生的动力。攻非善于攻克难关,注定了要把自己夜的美梦,在白天眨眼成真。

  这个五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因讲一口重庆方言被同学奚落、跟不上北京教学课程的攻非小朋友;这个当年在舰艇当兵由于热爱文艺而被保送去上海戏剧学院,却因“文革”而肄业离校、三十几岁仍在企业工会打杂的青年攻非;这个未曾获得大学新闻专业文凭,最终却获得新闻专业正高职称的人——究竟是怎样把自己的梦变为现实的呢?

  是他的性格、性情、性灵使然。

  攻非书中有一句:命是注定的,而运是可以改变的。

  我理解,命和运的转换,即不可知的大宇宙中,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是一个可以自我操控的小宇宙。

  攻非在《命运记忆》中,以无数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为读者展示了他无意“成功”而专注“奋斗”的人生历程;为我们勾勒出他“攻坚克非”的鲜明个性与个人风格。

  攻非是执著的。执著于前辈的嘱托、执著于自己认定的价值、执著于友情与爱心。这种执著或许来自他早年参加革命的父辈血脉相传,或许来自于“火炉”重庆孕育的激情与耐力。他是那种仗义执言善恶爱憎分明,“不知有地雷,每天脚下踩,炸得个七荤八素不知后退”,从不轻言放弃的人。他将北人的“豪放”与南人的“精明”集于一身,无论什么样的难题问题新课题,似乎没有他攻克不下的堡垒。同事对他有评价:攻非是一条汉子!没有顶天立地的身材,却有过人的热诚与胆魄。还有永远使不完的精力。

  攻非却又分明是豁达淡泊的。有一个小例子很能说明他散淡的个性:上海戏剧学院院庆,邀他作为成功人士校友嘉宾出席。他却把日期看错,错过了回母校“风光”一番的机会。

  对于这个洒脱不羁的攻非而言,“三十功名”本是“尘与土”。

  一个人的个人经历,是大时代的缩影。在这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阎明光、余秋雨、赵丽宏、王秀琳……他们是攻非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他们都与这个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攻非的《命运记忆》,构思严谨故事密集文字简洁。我戏称其为新“新闻体”。这位从业二十余年的媒体人,写稿编稿无以计数,唯独这一次“发稿”,是为了省察梳理自己的大半生,也给儿孙留一个念想。

  攻非一生之攻,是为攻——非。所有的奔走呐喊,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热切期待那个曾经“非人”的时代痛改前非,期待后人能因此明辨是非。

  攻非的骨子里,仍是信奉“非攻”与“兼爱”的罢。

  一个真诚、激情、心怀正义和理想的“老顽童”,跃然纸上。

  (《命运记忆》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