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消费时代中的批评“开闭性”探索(子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8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子 亦

  向荣的《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9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消费文化与当代小说的审美及文化的关联。全书运用文化批评的分析范式,在宏观层面分析消费文化霸权支配的文化结构如何影响和造成文学边缘化的历史境遇,在微观层面分析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小说文本中或隐或显地“嵌入”其中的历史和文化踪迹,探索和描述了当代小说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审美和文化流变,对文学现象及具体的文本进行多层面的研究与阐述,并在最后一章提出“诗性正义是消费时代文学重建社会关系的重要价值”。作者将现实材料和理论资源通过个人的思辨融汇于一处,既有深度又不破坏阅读的顺畅感,准确找到了消费时代文学批评在“闭合”与“开放”间平衡的结合点。

  《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一书在看似“闭合”的叙述中找到了“开放”的可能,使得文学与文化视角下的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探讨可以持续延展。这种“闭合”与“开放”,首先就体现在本书所研究的内容方面。

  作者主要讨论的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小说,但这样一种半封闭的划定给本书留下了许多“空白”的可能性。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先锋小说的终结、日常化叙述的泛滥、中产阶级文学的兴起、身体写作的产生和消费时代的乡土小说等。作者在讨论了消费时代下的乡土文学与爱情符号之后用“诗性正义”为结,点明了中国消费时代小说创作的新方向,在他看来,“文学的诗性正义虽然是一种虚构的、想象的正义。但诗性正义本质上是现实社会的正义需求在文学中的想象化表达和反映”,这种需求和反映必然会成为文学在新世纪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立场。作者认为,消费时代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应当朝着“诗性正义”的美学方向努力,这也是文学与社会关系得以重建的必由之路。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中虽然出现过符号消费、金钱至上和快餐文化等,但并不能以偏概全。一些读者在作者留下的“空白”中打开了虚掩的“门”,冲破了“一本书”的篇幅和内容上的“闭合”,方才在当下的文学海洋中找到了印证,终于达到“开放”。

  作者之所以在平衡的尝试中获得了成功,也与他在表明意图上的“开闭性”探索不无关系。正如陶东风所说,“全书贯彻了对消费主义的批判精神,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批判自觉也体现为作者意识到: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本身也可能被消费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对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小说创作进行系统阐释和批判时,并没有戴上道德审判的有色眼镜,没有武断地“反对”消费主义文化,他甚至清醒地意识到90年代文化精英在批判消费社会的同时也“实用主义地利用了精神的价值”。

  作者投射在书中的批判精神是一种不带个人情感色彩的理性批判,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审美投射。在这种批判精神的指引下,全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召唤”意味,作者进行批判,也尊重读者原有的期待,作品的得失交给读者自己分析,没有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干扰读者,使得全书在旨趣和意图上极尽包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