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陆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7日14:29 来源:信息时报 陆阳
  《后阅读时代》   朱晓剑 著  金城出版社  2014年5月  《后阅读时代》   朱晓剑 著  金城出版社  2014年5月

  平日出门与朋友相见,若是遇到新朋友,总会把我介绍说是读书人,似乎这也算是身份之一了。接下来总会有疑问的目光探寻:“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我只好说:“还成,平时没事就翻翻书。”话虽如此,接下来,对方就会说:“现在手机、上网,想了解的基本上都了解了,还有必要去看书吗?”这是青年学者朱晓剑在新著《后阅读时代》开篇记录的一件事。其实,这样的情景,对于我们这些所谓读书人来说,并不陌生,应该都曾碰见过。

  如此情况的出现,缘于电子阅读的崛起。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大,所带来的改变实实在在地浸润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曾经让人习以为常的细节正在默默淡化,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我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电视屏幕阅读、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一册在手”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读屏时代”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当电子阅读变得过份轻松、方便时,人们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相对阅读纸质图书,电子阅读具有其无法比拟的直观性,今后还会有多少人在临睡前品味书香?电子阅读大行其道,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悄然流行,读者到底能不能从中汲取真正的营养?等等。

  朱晓剑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读书人,平日在淘书、读书、编书、写书的同时,还喜欢对阅读现象进行思考和探询。《后阅读时代》,是他继《书式生活》、《书店病人》之后又一部有关阅读话题的力作。以上的这些追问,在他的新著中,似乎都有答案,但似乎又都没有答案。

  这很正常,其实也无须追究其间的答案。在可考的历史范围内,人们的阅读载体自甲骨以降,经历了竹简、丝帛阶段,直至东汉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读书史上划时代的变革,自此,纸质书香,温暖了近两千年。今天,阅读方式的电子化、数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读书史上一次新的划时代变革。我们不必畏之如虎,拒之于千里之外。电子阅读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纸质阅读已经落伍。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图书,依然居于阅读的高端地位,人类知识的核心内容,当下主要还是由纸质图书传承的。而二者的融合,会是今后的一个趋势。

  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然而,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在不经意间可能会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是跳跃式的,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长此以往,当我们习惯于便利的网络链接,就远离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就纵容了思想层面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就不自觉间弱化了思考的能力。这才是不可想象、真正可怕的事。

  所以,朱晓剑在书中的一句文字让人无法忘记,他说:“在后阅读时代,思考或许会成为阅读的根本。”如果认同这个结论的话,我们一定不会纠结于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博弈走向,因为这不足以影响我们在读到心仪的书之后享受到种种美妙,也不足以阻碍我们把阅读变得更为有趣、生动。

  那么,当今时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阅读呢?朱晓剑说:“就从现在开始,把生活切割成若干块,并且留一部分时间给阅读,在阅读当中让知识升华,让未来可期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