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张勇为“大前门”写史(陈梦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6日15:29 来源:北京晚报 陈梦溪

  “前门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北京的其他门,它是皇帝出城的御道,每年皇帝去天坛都从这走,为什么那儿叫‘天桥’?因为那是皇帝过的。”张勇在采访中对前门的叙述中怀着一种自带的自豪感。张勇是个老北京,他创作了三年的作品《大前门》在今年六月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北京前门前后八百年的人文历史。张勇以前门为圆点,记述了与前门有关的品牌、老字号、梨园、会馆、才子佳人、历史、文化故事。

  前门浓缩历史社会百态

  张勇称自己想要将这本书写成“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用文字来展示老北京过去的生活图像。“我结婚三十年了,当年的结婚用品都是在前门买的。后来我觉得那里边的故事太多了,出于这个目的,有这么个心愿,所以我去搜集、了解前门。”张勇说,自己由于一次机缘巧合,参与了当时的崇文、宣武两区对前门地区组织的调研,“那时候我们天天扎在前门那儿,一共四五个月,让我有机会和住在前门老人们聊天,得到了很多人物和故事。”

  张勇眼中的前门,往小里说是一个地名,往大里说浓缩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百态。“前门这个题其实很大,我最早想写成长篇小说,因为之前也发表过几部长篇小说。”张勇说,其实写小说是自己的梦想,但最后却选择了写史的方式。“大前门这么五花八门,有商业、有梨园,有会馆、有青楼,还有好多的庙宇,它实际上是中国社会阶层的一个缩影。”张勇说。

  “我在前门外石头胡同住过几年,跟前门楼子也算是老相识了,这一带的故事和传说知道的不算少,即使是这样,当我读了张勇的《大前门》之后,仍然感到很惊讶,觉得大开眼界。”学者解玺璋称,北京文化不是单一文化,而是复合文化,其中至少包含了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三种文化元素,而前门地区在文化地理上的特殊地位,恰恰使得它成为多种文化元素交融荟萃的地方。

  解玺璋对张勇提出要求,想让张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出一部前门史。“我一直有一种期待,像大前门这样重要的历史遗存是配得上一部史传的,相当于半部北京史。”解玺璋说,“张勇为写大前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并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为写前门史奠定了基础。我宁肯相信,这本书是未来《大前门传》的序幕和雏形。”但是面对解玺璋的建议,张勇却说自己“不敢”,“这牵扯到文化历史的很多东西,我只能说我会考虑,但现在还不敢,说白了就是别忽悠。”

  “没留下来的要记下来”

  张勇在前门实地调查采访中发现,不少过去曾经长久在前门存在的东西,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历史淘汰,“那没辙,这东西就没人用了,谁也没辙。”张勇说,“比方月盛斋那个酱羊肉,都爱吃,富顺斋的东西也那么好。但是现在没有了,再也吃不到了。并不是说东西过时了,所以我担心将来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张勇说,自己面对这些已经或正在逐渐消逝的东西感到无限的惋惜。“鲁迅写《呐喊》直接就呐喊了,而我是悄悄把它们记在文章里头,不希望再出现这种让我们将来后悔都来不及的事情。”张勇说。

  张勇告诉记者,自己在写作《大前门》之后仍然意犹未尽。“我为什么特别感慨?这些这么好的东西,没留下来的,那得记下来,是吧?今天人没有了解的,以后人会有了解。”张勇在采访中不停感叹:“前门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现在我们总是讲经济价值,但是经济价值是要有文化底蕴作为附载的,前门这个地方就是有这么深厚、这么有趣的附载。”

  张勇虽然不是在前门一带长大的,但他的姥姥住在前门,“前门大街发展最快的其实是民国初年,然而现在已经变成商业街的前门在张勇看来“好一个乱字了得”,张勇介绍,大前门有八百年历史,是永乐大帝朱棣从明代初期下令建造的,是皇权之下统一规划来的,本不存在行政区隔,“可是后来前门的改造是分区进行的,光这一点就很影响它的统一呈现。在什么东西你还没弄清的时候,急急忙忙改造,还不如让他保持原样呢。这个历史教训太多了,不光是前门,也不光是北京。”

  本报记者 陈梦溪 J226

  作者简介

  张勇,作家、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1938中国大营救》、《黑手党十诫》、《还鹜园》等。长篇小说《1938中国大营救》被列入北京图书大厦“引领中国文学风向标”的“推荐书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