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梅子涵“中国风”系列绘本:蓦然回首的珍惜与感动(李学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6日09: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学斌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在定义图画书时,曾这样说:“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话,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式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 个主题。”这表明,图画书中,图和文都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谁也替代不了谁,它们是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的关系。这一点其实就将图画书和传统的连环画区别开 来了。

  美国图画书研究者、作家尤里·舒尔维茨则认为:“一本真正的图画书,主要或全部用图画讲故事。在需要文字的场合,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当图画 无法表现时,才需要用文字来讲述。”这又是在强调图画书中,图在叙事上的主导作用。足见,对图画书而言,图画的讲述功能对其整体艺术效果至关重要。而在这 一点上,举凡西方诸多经典图画书作品,(如《野兽出没的国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月亮的味道》《驴小弟变石头》《爱心树》等等),在图文关系及各自的 叙事功能上都莫不如此。

  相比较而言,国内原创图画书因起步晚,基础弱,许多时候在图画书文图关系与艺术呈现上还略显青涩。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新世纪以来,在多方面汲 取发达国家图画书发展经验与艺术滋养基础上,原创图画书的艺术表现力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推出了《小鼹鼠的土豆》《宝儿》《团圆》《荷花镇的早市》 《小石狮》《一园青菜成了精》等优秀原创图画书作品,而且在图画书的题材领域和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民族性特色的文图风格。 如希望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梅子涵“中国风”系列图画书就是一例。该系列秉承图画书图文并重的艺术理念,试图以其富有抒情色彩的回忆性叙事构筑图画书的表达空 间,并由此呈现跨时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况味。

  从内容看,4本一套的“中国风”体现了两个主题:亲情回味与感恩表达。前者主要书写平凡日子里的血缘亲情与岁月深处的温暖记忆,如《迎面驶过》 与《外婆,你好吗》。后者则娓娓叙述了成长路上,那些看似不经意的陪伴、牵扶在懵懂记忆里留下的淡漠印痕或温馨感动。如《树叶与小鸟》和《走过小木桥》。

  作为成人视角亲情追忆的内容结构,《外婆,你好吗》的情节始终笼罩在眷念与珍惜的情怀中。字里行间,那种深情缅怀、温馨回味的气息静静流淌。而 写实略带夸张的绘图风格,则将那个时代滞重、单调的氛围很好地呈现了出来,颇能体现岁月绵延中,记忆模糊而又清晰的样态,以及内心里随思念而渐渐丰腴、朗 润起来的一帧帧黑白颜色的往事画卷。这其中,外婆的不辞辛劳、和蔼亲切、盈盈爱心,都蕴蓄背后、暗含其间。所以,外婆去世后,每年去探望就成为“我”心头 思念的深沉表达,成为祖孙亲情无尽绵延的真实写照。“人生就是这样,总要分别,在一起的时候真没有好好珍惜啊。”当一个个细节在爱意浓浓的回味里复活,那 些曾经的温馨和眷念就在时光的暗影里化为了心头绵绵不绝的思念和感伤。图画书里,故事线条粗粝而散淡,但感情却异常浓酽。现时的成人视角看似平淡、隔膜, 实际上,恰恰是立足于今天的缅怀,才使得那渐渐斑驳的记忆画面具有了现实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也由此在文与图的合奏中弥散出岁月荏苒、世事变迁、亲人已逝 的恍惚与怅惘。小时候,“外婆抱着我上船,搀着我上船”,现在,我送的是一个小小的盒子,用红的布包着的。“坐船的感觉依旧,江水的声音依旧,但是我的外 婆不在了。”这种双重视角的叙事,比之单纯的童年故事,更让人能够从中体悟到人生不同阶段的个中三味。

  而这样的情感表达既是私人化的,也是普泛性的,它诉说了亲人间血脉相依的牵念与依恋,也表达了平凡人生里的珍惜与感动。这样的叙述和记忆,不仅 是故事,更是生活在岁月里留下的一个个瞬间、一条条印痕,它衔接着一段段人生,也弥散在浩浩汤汤的岁月风尘中,熙熙攘攘的人生江流里。

  《迎面驶过》写13岁那年,“我”独自去老家过年,同时,期待着在那里见到被下放当地、劳动改造的爸爸。“我”给爸爸写了信,热切期待着与爸爸 的相聚。可是,一直到走,都没有收到爸爸的回音。“我”带着满心惆怅,乘车独自离去。回来后才知道,就在“我”乘车离去的途中,爸爸坐着从对面开来的车来 看“我”,“我”和爸爸就这样擦肩而过……

  人生中,许多真切的情感、滋味,年少时懵懵懂懂、毫无知觉,c常常长大后才咂摸出其中的真味。而正因为触摸到了童年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记,我们也 才更加懂得珍惜,懂得爱。这样看来,长大后,回望童年的那些印痕,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现时的珍惜,要知道,平淡生命里那些莹莹动人的爱,恰恰就是 闪烁在我们生命夜空里的一粒粒星子,它在温暖一颗颗孤寂心灵的同时,也照亮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漫漫长路。

  因为是回忆视角,生活化的场景更多逗引起情感的回味,而不是故事的品赏。从这个意义上说,《迎面驶过》与《外婆,你好吗》体现了创作者的一种艺 术理念:图画书不仅仅在于叙事,而且还能够抒情;图画书完全可以立足童年而超越童年,进而传达出更宽广人生空间里的成长体验、生命蕴涵;甚至于,经由这样 的探索性表达,图画书还可以在私人情感与普遍人性的融合中寻觅到新的内容主题、艺术空间……

  这种表达理念在该系列绘本的“感恩”主题上也有集中体现。

  《树叶与小鸟》是一个富有哲思与童话意味的故事。它的题旨关乎生命回望与成长感恩。

  树叶曾经为小鸟营造过游戏的乐园,曾经陪伴小鸟玩耍,为小鸟飒飒伴唱……可是,等到她渐渐枯黄,从树上飘落下来时,小鸟却不认识它,远远离开它。树叶有些失落,它怀着想要“独唱”的梦想,继续寻找别的朋友。因为它相信,可以找到别的朋友。

  正如梅子涵在题记中所写:我们都是树叶,我们也都是小鸟。我们茂盛过,鲜艳过,最后落下了,还是在大地,在生命原野;我们飞翔,站立,是因为有 天空的包容,别人的托起……所以,当飘落的树叶想要独唱的时候,小鸟要记得树上玩耍的岁月,要记得树叶陪伴的一个个往昔。作为图画书的内容主体,文字的诗 意叙述富有张力。情节中,此在的树叶与小鸟的交往仅仅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眺望或品味到的是自然界所有生命从诞生、发展到寂灭的缩影,以及其中所蕴涵的 深沉哲意。

  与《外婆,你好吗》的写实风格有所不同,《树叶与小鸟》更多是一种写意画面。讲求物象的色彩质感和构图意味,并以大量的画面留白构筑图画叙事的想象空间,从而增强了“小鸟与树叶”故事的余音、余味。

  同样是“感恩”主题,《走过小木桥》则又回归写实,以童年亲历的一件小事,传达出成长的丰富内涵。胆小的“我’,不敢抄近路走小木桥。有一天, 眼看要迟到了,可“我”仍然在小木桥边迟疑。“我”多想有人能帮自己一把,可又害怕受到嘲笑。就在这时,做大队鼓手的他从小木桥那一边回头向“我”走 来……从此,“我”就一直走小木桥了。确实,正如作者所说:所有童年,所有成长,都是走过一座座“小木桥”的。你怎么能够忘记那一个个牵过你手的人呢?平 凡中的善意和不经意的援手,常常因此温暖了我们的内心,也让这种生命里的暖意得以绵延和生长,成为让世界生生不息、莹莹动人的光亮。

  总之,4个故事隐隐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亲情与感恩。是的,亲情往往是陪伴我们走完漫漫人生长途的精神依托;而感恩则是生活给予我们继往开来的生命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题材内容的特殊性之外,梅子涵“中国风”系列图画书在图文关系上也颇具特色。通观4本图画书,文和图的独立叙述功能尽管都有 所体现,但“因文生图、以图释文”依然是文图关系的主导方面。只不过,关涉到不同内容与主题表达需要,每个故事的图文风格迥然有别而已。比如,《树叶与小 鸟》因是诗化的童话故事,情节的意象性十分明显,于是画家采取了背景虚化、凸显形象的绘图方式,以此强化树叶和小鸟不对等的交往,以及由此衍生的象征意 味。而《迎面驶过》由于是特定时代的亲情故事,因此朦胧往事和清晰记忆的交融就采用了“淡化环境、写意呈现”的方式。而且,灰白颜色的冷色调也让读者感受 到那个时代的冷酷,以及留存于人们心灵上的某种挥之不去的清冷印痕。

  与此类似的,还有《走过小木桥》。同样是写意画,但是由于绿色的融入,则赋予画面温馨、暖意,也更多带给人们希望和憧憬。

  至于《外婆,你好吗》,尽管在对外婆的缅怀中多有伤感之情,但是却难掩对童年沐浴在外婆慈爱光晕里的温暖回味。暖色调的画面处理中,爱的绵长、持久与亲情的深邃、浩瀚都触手可及,让人真切体味到了血缘亲情的深广与博大。

  应该说,作为系列绘本,这样的题材内容与构图风格就图画书而言是“非典型”的,它体现了原创图画书实践层面上的一种探索。这里,且不论其读者效 应如何,至少这样的探索方式值得肯定。而且,就图画书的艺术表现力来说,图文二元、殊途同归的艺术呈现方式所赋予作品的也显然是1+1大于2的效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梅子涵“中国风”系列图画书的艺术表达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艺术尝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