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永远不要一份空洞人生(仇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5日10:16 来源:扬子晚报 仇红
    《约定》      丁捷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约定》 丁捷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约定》是一部援疆纪实的大散文,其传达的大爱大美让人想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约定》中流淌的情感潮汐是草原的风,是伊犁河的清冽,是被岁月雕刻过的神山圣湖。援疆干部丁捷本质上是一个文人,一个激情洋溢、才华出众的诗人,《约定》无不体现了他诗人的情怀。援疆三年的生活,不同凡响的所见、所闻、所思,给了他诗情诗性更加广阔的文字空间。

  读了《约定》这本书,我感觉到丁捷有三个约定。首先是作者自己和文学的约定。丁捷少年时代就因文学成名,工作后他所有的业余时间,能挤出来的几乎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他写了十多本书,在文坛上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他人到中年,再次以《约定》和文学进行了一次认真的约定。文学在他心中,其实是一个梦想,个人的阅历让他在文学上能坚持走下去并走得这么远,文学就是一盏指路明灯,文学也照亮着他不断问鼎的人生的高坡。第二是作者和真诚的约定。在《巴彦岱》中,把他对新疆的真诚之爱,阐述得更为深远。他少年时代通过阅读他的偶像王蒙先生的《在伊犁》,建立了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和热爱。一个在大城市享受安逸生活的年轻干部,选择去援疆,固有其多个崇高的理由,但来自青春的那份真诚,一定是这些理由中最实在、最朴实的理由。作品中的大量篇幅,就是关于援疆三年中和那方水土、那里的人如何结下真诚感情的,这种真诚的亲切感。作家的第三个约定,我感觉到是他和未来的约定。这样一段个人历史,将会影响到未来他自己许多年的生活,当偶尔回忆起那段岁月时,他的精神境界就为此打开。而当我们作为阅读者,进入这段个人历史,咀嚼这段个人历史,我们也不由自主跟作者产生出一份约定:我们永远不要一份空洞的人生,不要伪善的情感,不要虚幻的才华,而要寻找并自我生长那些扎根在大地上的真诚与爱,如此,走得再远、再苦,我们都不会迷失。  仇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