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为何蹿红?(李朝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5日09: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朝全

  历史纪实一枝独秀

  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为何蹿红?

  近年来,报告文学作品的市场销量和读者数量明显下降,然而,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却一枝独俏,这边风景独好,读者拥趸激增,不断创下阅读、销售新纪录。人民文学出版社近些年来陆续推出的王树增非虚构系列,包括“非虚构战争文学系列”的《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上下卷),以及“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的《1901》和《1911》,其图书总销量已超过150万册,成为该社仅次于引进版《哈利·波特》系列的巨型畅销书。其中,长篇纪实《长征》已印刷25次,销量40多万册;《朝鲜战争》销量20多万册;《解放战争》已经15次印刷,销量80多万册。王树增系列作品为出版社创造的纯利润超过了2000万元。目前,王树增正在创作“战争文学系列”之长篇纪实《抗日战争》。而华艺出版社出版的金一南的历史纪实《苦难辉煌》销售了100多万册,创造了主旋律作品热销的新纪录。此外,何建明(执笔)、厉华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销量也达到了几十万册。岳南著《南渡北归》系列自2011年首版至今,已经印刷了11次,不久前又推出了三卷六册的大字版本,总发行数20余万套。

  由此可见,历史题材报告文学相当热销,深受读者欢迎。需求影响生产。这种强烈的阅读需求也带来了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领域史传著作风行。一方面,读者对阅读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确实怀有较大兴趣;另一方面,史传著作通常具有多方面的较高价值,特别是那些披露历史细节情节、揭示鲜为人知的史实、有着独到思考发现的作品,更是具备独特的思想价值、史志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因此,一段时间以来,“长篇历史纪实热”、“名人伟人传记热”等大行其道,风靡一时,既受读者欢迎,亦受出版商热捧,出现了历史题材占据报告文学市场的现象。

  历史纪实具有独特价值

  历史题材作品在报告文学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最易受读者欢迎和拥趸的一种题材样式。在当前图书市场,历史纪实和人物传记依旧保持着较好的市场反应,这与普通读者渴望了解历史、探秘往事、以史为鉴的阅读心理需求密不可分。所有的历史都指向现实,所有的传记都指向个人和读者。

  历史纪实具备实录、史志、史传以及史鉴价值,在阅读市场上颇受追捧。尤其是那些内容新颖独特的纪实,那些富于个性色彩、感人泪下、曝光私密的自传或名人传记,更是在市场上大出风头,吸引住众多读者的眼球。王树增的《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作品篇幅长达数十万乃至130万字,提供了丰富的新鲜史实内容,很好地满足了读者对于知识性、趣味性的需求。金一南重写中共早期历史的《苦难辉煌》大为畅销。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探析荒唐时代与小人物命运的关联,启人深思,以区区一两万字的篇幅竟摘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张培忠的《文妖与先知》挖掘“性学博士”张竞生鲜为人知的生平,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体验,被改编成电视剧《铁血兄弟》。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其间出现了一批与毛泽东有关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湖南女作家余艳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12期上发表了《板仓绝唱——杨开慧手稿还原毛泽东爱情》,通过独家披露的杨开慧当年的日记手稿,考证她与毛泽东的爱情往事及其心路历程,内容真实可信,人物炽热的情感力透纸背,同时也很好地补白了当年的一段史实。这篇作品以其独特的题材受到了文坛内外广泛的好评。

  新内容、新视角、新发现与新思考

  历史纪实创作大多建立在新发现的文史资料、档案、田野调查或口述实录搜集到的新材料等基础之上,大多带有揭示历史真相、内幕或隐情乃至“抢救历史”、“重述历史”的意味。因此,不少的此类作品实质上是一种旧闻新知,具有较强的信息性、新闻性,能够满足读者探见历史真实的阅读期待。

  在历史题材创作上,作家们特别重视新视角和新思考,赋予自己的作品以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小说作家薛媛媛写下的长篇纪实《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一书,深入挖掘那段不该被忘却的历史,实际上是对共和国橡胶开发史和经济发展史的一段补白。张雅文的《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生动地回顾了香港被英国侵占直至顺利回归155年的历史,以历史的关节点为线索,连接起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对香港社会存在的五光十色的社会问题客观地进行了反映和思考。徐怀中的《底色》以作者当年的亲历日记来还原一位战地记者眼中的历史,在战争和人的关系中张扬人性的光辉,题材独特,广受关注。

  除了革命历史题材之外,其他历史题材也备受关注。小说家阿来的非虚构纪实《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试图通过对甘孜州一个叫瞻对的小小村落居民生存状态的描写,通过藏民与政府当局关系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反映康巴地区传奇般的历史,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读者瞩目。

  历史纪实指向当下生活

  历史是现实的镜鉴,历史纪实往往都指向当下社会生活,对今天的读者和人们富于启示意义。《忠诚与背叛》作者通过深入挖掘红岩历史往事,揭示出“忠诚与背叛”是一个革命者最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对信仰的坚守与否同个人职位高低无关,同性别无关。根据作者的考察,在红岩历史中,地位越高的官员背叛信仰、沦为叛徒的几率反而越高,而女性则几乎没有叛变的。通过揭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作者生动地阐述了理想与信仰的问题。理想与信仰至今依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根本性问题,树立远大理想是解决当下不少人思想迷惘、价值空虚的一味良药佳方。

  历史纪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帮助读者增进对历史本真的认识与了解。王树增的《长征》,吴东峰、朱继红的《长征:细节决定成败》,或者为读者提供新颖丰富的史料,或者提供新鲜的视角,都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

  历史题材中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对读者则往往具有励志、激励作用。许多人物的生平经历,他们的思想魅力、精神魅力都能带给读者潜移默化的浸染与熏陶。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通过记述领袖伟人的一生,带给读者深刻的艺术感染和思想教化。张雅文个人传记《生命的呐喊》以一个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特别是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这些作品均曾不断再版或重印。

  历史纪实的畅销与热销,可以带给文学创作诸多有益的启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