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以历史追问现实——评梁振华小说《新青年》(龙其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4日10: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龙其林

《新青年》  梁振华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年7月出版

  在中国作家的创作中,现实指向始终是一大贯彻始终的目标。直面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自然不用多言,连借古喻今的“历史”题材创作,其背后隐藏 着的仍然是作家对于现实生活隐秘而曲折的讽喻。著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先生说得更透彻,即所有的作家都是现实主义者,或者希望成为现实主义者。现实,成为具 有社会担待意识和文化使命责任的作家们不约而同的创作选择。

  近年阅读了不少历史题材的作品,愈加领会到历史背后的现实旨归。但让人稍觉不足的是,历史在有些作家笔下不免沦为一道仅资玩味的摆设或是演绎爱 恨情仇的戏台,历史之成为历史的文化语境被抽空、销蚀掉了,历史因其独特的时空属性而锻铸的特性被磨损了。而真正深入到历史现场、触及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 文学作品,往往会在呈现历史中出现过的人物、事件的同时,提炼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内在属性,以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精神细节昭示着未来的道路与可能性,从而 引起人们对于未来发展、民族振兴的诸多启发。

  梁振华先生的长篇小说《新青年》 ,是我近期读到的一部富于反思力度和批判锋芒的作品。这部书可以视为浓缩版的中国近现代史,它取材自《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 (张培忠著) ,以近代史上著名的争议人物张竞生为原型,汲取近现代历史史料加以合理想象,塑造了江流、周鲁、王应、魏国、张若兰等一批具有理想、为着目标而坚定奋进的 形象。由于有史料的支撑,所以这部小说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整体上呈现出朴实的文风和坚硬的质地。在表现江流等“新青年”们为国家为民族勇于承担的时代精 神时,梁振华常常以一位全知全能的智者姿态,在追溯历史、返回现场的同时,以俊逸的笔调展现出由历史生发的时代之思。由大清末年的衰败到官员们的离心离 德,从野心家的倒行逆施到民众心智的逐渐开启,作者似乎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先声,欲为之提炼,以此为从历史中凝聚富于哲思的片段。于是我们看 到,风沙狂舞、电闪雷鸣的景象中,何广成看到了“咱们这大清国,多像是这风雨飘摇的一台戏!个个演得投入,装疯卖傻,到头来无非是还惦记着这身行头” ;于是在江流的自我辩护中,我们看到了先进知识分子们的追求与无奈:“他们正是因为疑惑和绝望,才去寻找合理的秩序与价值,谋求一种新的光明!西洋人因为 拥护德赛两位先生,才有了今日的解放。要若是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就要遭到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那么今日的政府和封建专制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种指向现实的历史追问,让梁振华的小说具有了丰富的时代气息:作者从先人们的理想、热情和期盼中,看到了古今同一的人性与人情,他试图在那些泛旧的历 史碎片中重铸新锐青年们的理想与抱负。其中的革新气息和民主、自由诉求,至今仍焕发着夺目的光辉。正是通过这种带有温度的对历史的重新观照,那些散佚在历 史深处的故事、信念、情感,那些昔日“新青年”们的激情与睿智,在梁振华的笔尖全部复活起来。以性灵与性灵相交,借此激活硬冷的史料,梁振华以这种方式实 现了对于新青年精神的体认。

  与时下许多插科打诨、轻飘无根的“历史小说”相比较,梁振华的这部小说显然隐喻着更多的哲理思考。在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中描写新青年们面对未来时 的乐观、憧憬、困惑与迷失,而且是以正剧的方式强攻历史,似乎与戏说历史、暧昧历史的“趣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梁振华在作品中表现的这种反差,说到底还 是在于作者对于自身及历史上的新青年使命感的担当,这也鲜明地传达出一个文化信号:无论在何等恶劣的文化生态中,仍然有人在执著地咀嚼着民族的历史、醒思 着社会的道路。恰如小说中江流所言,“我们这一代人已不再年轻,时间的力量,终会让我们零落成土,化为尘埃,直至辗转成历史的记忆。可是没关系,中国的未 来还有你们,青春的信仰还有你们” 。青年,不仅代表着年岁、光阴,她还储备着一个民族的青春和信仰。虽然这部作品中也有不少地方写到了背叛、懦弱、屈服、退缩,但与青春的信念与执著的追求 相比,它们不过是永恒青年成长中的一个个小插曲。

  在对近现代史上新青年们的体认中,历史与现实在作品中无缝隙地重合了。作家在作品中追溯历史,呈现历史,绝不仅仅是为了消费历史、解构历史,而 是真正将历史视为未来的坐标、行动的指南针,是希望以史鉴今,探测前进的路途。 《新青年》这部小说,以历史写现实,以虚构写真实,以理性写激情,很容易让我们思考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以及即将成为过去的现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