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记录新移民作家的足迹(江少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4日09: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江少川

  记得11年前,2002年的金秋十月,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第12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新视野、新开拓”是该次会议的主题。以少君、张翎、陈瑞琳、沈宁组成的“北美新移民作家兵团”首次回国参会,成为研讨会的一大热点。曾敏之先生当年赋诗曰:“跨国多元迎世纪,匠心独创向崔巍,天涯浪迹 抒文藻,异域越吟著史碑。”就在那次会议中,我与少君进行了3个小时的长谈,这也是我第一次与海外新移民作家近距离的现场对谈。之后,一颗新种子在心中萌 发,我有意将新移民作家访谈做成系列。次年,《少君访谈录》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发表。此后,我在威海金海湾谈严歌苓,在长春谈张翎、陈瑞琳,在南宁谈 林湄,在武汉、广州、厦门、成都……一直追踪访谈到2013年,正可谓“寻访群贤欧美澳,十年辛苦不寻常”。

  《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访谈的对象,包括旅居美洲、欧洲及澳洲的32位新移民作家,他们是新移民文学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践行者,而 作家访谈录正是这段文学发展历程的见证与记录。上个世纪80年代是新移民文学的发轫期,开中国大陆留学生文学先河的领军人物苏炜、查建英,以小说集《远行 人》《丛林下的冰河》声名远扬,《找到的就已不是你所要找的》《天涯每惜此心清》两篇访谈录,回忆了两位作家初出国门的经历,阐释了他们出国后创作小说的 初衷,及在当时的影响与学界的评价。获得美国主流文学大奖“国家书卷奖”、“福克纳文学奖”的作家哈金,在访谈中谈到了获奖小说《等待》与新作《南京安魂 曲》《落地》的创作体会。被誉为海外华文文学“三驾马车”的女作家严歌苓、张翎、虹影是新移民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纪之交,她们的创作成就格外为海内外瞩 目。她们在几经更新的长篇访谈中,回顾了自己移民前后的感受与创作经验,对移民文学的理解及对代表作创作意图的阐述,给人以深刻启示。新世纪以来,涌现出 一批优秀作家作品,如陈谦、陈河、李彦,及至新近出现的“新生代作家”张惠雯、以写博客文学与纪实文学著称的杨恒均等,他们作品中的新题材、新视野、新观 念令人耳目一新。对这群作家的访谈构成了一幅独特奇异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一个个脚印组成了新移民文学发展的轨迹,跳动着时代脉搏的律动。就此而言, “访谈录” 亦是回忆录,从一个真实的层面展现出新移民文学蓬勃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作家的自白与心语是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和“钥匙”,访谈是最接近文学文本的参照物,是通向作家心灵的”捷径“,对广大读者与研究者来 说,倾听作家“吐露心曲”都是愉悦的。查建英在访谈中谈到:“后来听到评论家说,《丛林下的冰河》是为中国的理想主义时代唱的一曲挽歌,我有些惊讶。我以 为自己是个人主义者,写作表现的是个人命运,并没有上升到时代高度的企图和意识;可是看到这个评语,我有种突然被人点中了穴的感觉:可不是嘛,我从小接受 的就是一种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教育,怎么可能对此没有情结呢!”多少年以后,她的访谈录用“找到的就已不是你所要找的”作标题,寓意丰富,启人深思。哈 金的自白简洁、真实、质朴:“我不喜欢花哨和卖弄的东西。我是教写作的,对小说的技巧很清楚,长篇小说的结构是我的教学强项。《等待》的风格深受《安娜· 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和《父与子》的影响。这是刻意的选择。”当我问虹影:是什么触动你写下“母女三部曲”,是否可以这样说,你心中始终蕴藏着一个母 女情结?虹影非常坦率地答道:“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说是私生女情结,可能更准确。我想这可以用来解释所有我的作品,因为这就是我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使命,我 被命运指定成为这么一个人,或者是成为这样一种类型的作家,或者是成为这样一个类型的女子。”严歌苓谈到写作时的执著,认为是“我的一种生理需求”,“我 希望有一个安静、独立的写作空间,不受干扰。我是喜欢独处、寂寞的人,喜欢自由自在地想,我是每天都要写作的,每天上午写作,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至今保持用铅笔写作的习惯,用铅笔写作,很经济,把‘的’、‘地’、‘得’尽量去掉,保持节奏。写作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理需求,哪一天没有几句神来之 笔,我就睡也睡不好。写作给我快感,给我新生的机会。文学是我的安慰。有时我觉得我就活在自己创作的世界中。”还有,李彦觉得“写作就是回故乡”,陈河 “远行天涯就是为寻求文学梦”……作家们谈写作、道体悟、说人生,视野开阔、体验深刻、见解精辟,访谈是真诚的记录、平等的对话与讨论、开放的交流与商 榷。与作家的对谈、交流常常擦亮思想的火花,碰撞出真知灼见,给我以启示、反思、触动,受益匪浅。

  访谈或曰对话体、对谈录等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论语》用的就是对话录。而在西方,柏拉图的名 著《斐东》《斐德若》《理想国》都是长篇对话体。到了20世纪中期,西方文坛的访谈体更是盛行一时,如俄国学者杜瓦金对巴赫金的访谈录、美国著名小说家 赫·戈尔德对纳博科夫的访谈录等。创刊于1953年的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是其保持长久而最为显著的特色,对福克纳、海明威、马尔克 斯、米兰·昆德拉、莫利亚克、聂鲁达等作家的访谈,都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学史料。

  《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采用面对面对谈与书面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由访问者整理完成。笔者与书中超过半数的作家都有过面对面的对谈。真诚、坦率的谈话中,作家的个性、才情、智慧袒露无遗,记录下新移民作家创作的足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