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幅知青生活的画卷——我读《日夜书》(庄文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0日10:28 来源:吉林日报 庄文勤

 

  我是一口气读完《日夜书》的,《日夜书》以白马湖茶场的知青生活为背景,用宏阔壮丽的描写、典型形象的塑造,深刻展示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工人、个体户乃至普通官员从当年的困惑到当下的残酷现实中可歌可泣的人文情怀,倾情关注并细腻地描绘了一代知青在岁月流变中风光、沉沦、觉醒、挺立的艺术群像。

  《日夜书》从年轻时浪荡不羁、后来又成为前卫艺术家的知青姚大甲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知青精神领袖马涛的女儿笑月意外去世,描写了知青时代走过来的各种人物的命运轨迹,展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意志。艺术青年大甲、“精神导师”马涛、农村“大哥”郭又军等形形色色人物的个性特征,在知青生活中得到磨砺塑造,从作品的情节推进走向和人物思想的变异脉络融会贯通中,让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感觉到了有一种特别鲜活的画面扑面而来。

  《日夜书》,顾名思义,那是蕴含唯物辩证法韵味的。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左就有右。正因为小说里有了这么复杂的思想脉络梳理,这部小说所具有的一些思想性的东西就必然会引起强烈反响。韩少功在其中以大眼界诊断时代,以大悲悯直指人心,剑指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和知识危机,鞭挞“去道德化”和“去实践化”,将灵动的言表和深刻的思辨相融合,写就了一部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之作。韩少功在解释《日夜书》这一书名时说到:“‘日夜书’可理解为日和夜的关系,有阳面和阴面,能够带给人一种时间的漫长感。”

  《日夜书》刻画了“左”、“中”、“右”各类人物形成的自然生存状态。小安子是被妖魔化的女知青形象,几乎成了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性臆想。这个女性和书里的另一个女性马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楠这个柔弱的被欺凌的女性最后成为了一个贤妻。小安子则是一个有孩子而最终放弃了母亲的职责成为了一个游走于异乡的妓女式人物。现实中确实有这类女性,但《日夜书》中的小安子与马楠实际上仍是男性作家对女性心理以及成长过程的分类描述。马涛是当年的政治犯,出狱后成了持不同政见者游走于欧美。小说对这个人物并没有给予多少同情,而是揭露了他的自私与褊狭,写出了这类人在今天不得人心与和时代的隔膜背离。陶小布这个人物写得比较深刻,他的经历,相信有过官场经历的正派人都会有同感,这个人物增加了作品对今天生活写作的深度,与马涛是一个不错的对比。

  《日夜书》的写作手法也是独特的,作品中的故事并没有一个特殊的主角,虽然有一个主要的叙事者陶小布,后来当官了,另外还有五六个不同的角色,在其中穿插拂尘,而这个叙事的线索是前进一下,要倒退一下,前进一下又倒退一下,有时候在回忆当年的下乡往事,忽然又转入今天这些人的下落如何,彼此的关系如何,中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起来呢?就是他们一起下乡的经历,以及他们下乡这么多年以来,维持的某种的友谊,某种的定期的聚会,这些叙事结构使得这小说看起来是一个人物列传的感觉。正如一位作家评论的一样:小说《日夜书》,重写知青题材的同时试图兼收并蓄地运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诸种技法,创造性地缔造全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写面貌。在新和旧的交替往复之中,韩少功玩起了文学历史化、去历史化和再历史化的博弈,却始终忘却不了描绘当代生活精神图谱的冲动,也忘却不了探索当代思想境况的使命。因此,可以说韩少功是在借助知青一代生活之酒杯,浇自己心中将当代生活再历史化的块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