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寄放在时光里的清纯和真诚(赵培光)

——柏广新《我的森林》再版余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0日10:27 来源:吉林日报 赵培光

  人生之秋,犹如季节之秋,说它绚烂便是绚烂,说它静美便是静美,说它收获便是收获。然而,置身于或绚烂或静美或收获中的柏广新,似乎没有理会这种金秋时节的景致,他把思绪追溯到了人生之初,回溯着走过的人生足迹。

  《我的森林》的再版,佐证了我的判断——这是一部作者人生历程的记录,深深浅浅,苦苦甜甜,凝缩成既可意会也可言传的感悟。

  柏广新是一个知名的企业家,他那高大壮实的躯体、器宇轩昂的神采和睿智深邃的谈吐跟吉林森工集团掌舵人的身份倒是很搭很配。作为吉林日报副刊编辑,我读过他的诗也编过他的诗,抛开他如日中天的事业,暗自去体会作为诗人的柏广新的心智与情怀。

  我对诗人柏广新还是有些了解的,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大学毕业时24岁,分到吉林日报社,放眼望去,远离省城长春的梨树、舒兰、敦化几个地方诗人遍地,有些我熟,有些我不熟。所谓不熟,亦即没见过面。敦化那拨儿诗人年龄稍长,作品厚重而抢眼,里面就有柏广新。他长我4岁,不显山,不露水,尽是个人特色。当时流行一句话,叫:“政治诗人不吹号,朦胧诗人睡大觉,羞羞答答爱情诗,小花小草眯眯笑。”不过柏广新在其中的敦化诗人还是在歌唱着森林的深情厚意,这拨儿诗人有着“森林诗人”之称。

  我不知道那个期间,柏广新写了多少诗?写诗之外,柏广新都干了什么?偶然间,听说他做了林业局宣传部部长、党委书记。后来,又听说他来吉林森工集团当一把手了,我私下里还想,请他给些方便,我好找些诗人、散文家转转大森林。东北河山,霸名天下,尤以长白山为灵魂。终究,都是想想而罢。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进一步探求。几十年后,当我把他捎给我的诗集再版清样一字不落地反复诵读,强烈感受到了大森林的气魄、大森林的情怀和大森林的真诚,哪怕是在缺风少雨的盛夏时节,也让我仿佛置身于博大的森林,感到阵阵清凉——那森林中的风一丝丝吹抚着我,那森林中的露水一缕缕淋湿着我,沁人心脾……是啊,我触碰到了诗人当年寄放在时光里的清纯、热情、拼搏和爱情,这分明是一部诗人的“公开日记本”!

  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清纯过?谁没有奋斗过?谁没有迷恋过?而把一去不返的“清纯和真诚”穿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岁月,重又原汁原味“晒”出来,毕竟很少人才能够做到,所以柏广新是幸福的,诗人的幸福!他可以把他的一切都搬到太阳底下。

  这部“梨花带雨”的诗集,透出了作者对故乡的追忆,对森林的挚爱,对父辈的景仰,对自然山川的沉醉,对异国他乡的感怀,对古往今来的思量。这,当然也没什么出奇。只是他非常自觉且又非常自信地把“记景”、“叙事”、“抒情”汇集在同一个对应点上,才使一首首的朴素诗歌生发出莫可言传的意味。比如:“那山涧不断的流水/是你淌不尽的眼泪么/那村中吱扭的老碾声/是你唱不完的歌谣么”(《沂蒙山》)。“他终于来到/这片陌生的森林/这片广阔的山坳/于是/他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在这深山中耕耘/他流尽了所有的汗水/在这森林中播种/他把所有的希望/都种在了这片森林/直至把自己的躯体/融进了这片黑黑的土壤……”(《走出沂蒙》)。诸如此类的诗,放在手里沉甸甸的,压在心头隐隐作痛。今天的读者若是读进去,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对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森林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从叙事上落脚,在根本上表达感情,这不正是诗的内核,给人震撼和启迪吗?

  诗人长期生活在茫茫林海,跨越了世纪的风风雨雨,其感受和思索,无人可以替代,直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岁月里,那些清晰可见的记忆和印痕,那些朴实无华的记录和足迹,梦幻一样被他不失时机的寄放起来,多么可贵,多么不寻常,早已不是诗与不诗的事情了。什么是经典呢?流传到后世直到后世的后世才算经典,把过去的情感追忆起来,使我们现代的思绪还有所感动的才叫经典。柏广新的诗准确地把握了诗脉与真情、历史与现实、真诚与浪漫,努力地接近着经典,道不远矣。试举二例:

  其一:《春雷》

  一场绵绵的细雨洗去了

  一冬的惆怅

  一声沉闷的炸雷

  惊醒了

  满山的新绿

  其二:《布谷鸟》

  春天来了

  你便来了

  你和春天

  形影不离你和希望形影不离

  布谷布谷

  叫融了残雪

  叫醒了土地

  叫得群山

  先擦胭脂再穿绿衣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亦然。十年后或二十年后的今天,年轻人早已不这样写诗了,玩票儿弄鬼儿的成分居多。而回过头来,再读柏广新的诗,难道不为这份清雅、这份真诚、这份纯粹所感染和感动吗?人届中年,许多事情都淡了,淡到如水、如月,然而诗不会淡。诗,历久……弥香!

  众诗中,我尤其喜欢《我的父亲》和《我的长白》二首。前者写人,后者写山,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腔柔情,两眼清泪。

  还应当承认,读柏广新这部诗集,常常容易移情,自觉不自觉从读者视角变为作者视角。除了书名《我的森林》之外,内置的6个单元,次第分为“我的沂蒙”、“我的林场”、“我的森林”、“我的爱恋”、“我的行记”、“我的长白”,一路的“我”下去,一路的“清纯”下去,倘若读者是寡淡的嘴脸寡淡的心,兴许也会偶然间“软”出一个自己。可见,实际上诗人一直在倾诉着自己,坦白着自己,鞭策着自己,就让自己永远感恩,永远报答,报答大森林给予我们的生命,给予我们的事业。这份真诚,很容易感染读者,把读诗的人带入到他那厚重而激昂的感情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有位名家说:“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柏广新的心灵空间有多大,自不待问,那里寄放着人生的清纯时光和真诚情怀,而许多人却空空如也!

  情不自禁,写出这些余话,算是感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