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映现广袤人生精神的窗子(陈晓雷)

——契诃夫带给我们的小说世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10日10:26 来源:吉林日报 陈晓雷

  谨以此文纪念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映现广袤人生精神的窗子

  ——契诃夫带给我们的小说世界

    1901年6月契诃夫与奥尔嘉新婚燕尔 1901年6月契诃夫与奥尔嘉新婚燕尔

  俄国作家安东·契诃夫发掘人物形象的精神价值,不在于他仅仅讲故事,

  而在于他赋予人物极深的艺术内涵,把平凡人物命运的“光点”亮给读者——这是其小说作品一百多年来依然征服读者的奥秘所在。

  一位优秀作家,具有思想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的兼容要素,这点在契诃夫小说作品中显现得尤为充分,小说是他表达人生看法、发掘人文精神的最佳“器皿”。其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多悲喜交加,饱尝人间冷暖,包纳人生百态,其性格或忧郁、或猥琐、或明媚,其命运或悲悯、或温暖、或消亡,其生命走势,皆反映了人类进程中的复杂性、丰富性、广深性,这些看似小说里的生活经验,仍能给我们今天的生活以借鉴和思考。

  1893年,32岁的契诃夫,写了篇不太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这就是发表在1894年2月6日《俄罗斯新闻》上的《洛希尔的提琴》,这篇仅8000余字的小说,写了七十岁的老棺材匠亚科甫(青铜)在妻子玛尔法病死后,拉着小提琴反思自己人生的故事:逝去的时光不再来,失去的爱妻不再有,尝到生活的孤独和悲苦后,他在自己的琴声中,反悟早年对妻子的麻木不仁、对平庸生活的消极度日,以及对命运失误的后悔彻悟——许多铭心刻骨的“悔”,常在美好逝去后才被渐渐悟出来,这同多数人的“悟”相同,但作为人物艺术形象,典型人物的“这一个”——亚科甫的亮点就不同常人了,在哀惋琴声中感化的却是自己,还有来自内心的幡然醒悟:世事沧桑、半生庸碌,曾拥有爱,却不珍惜,如今斯人已去,自身已老,逝去的一切不可能再重来——这是藏在人物背后的人生哲理。

  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契诃夫抓住了亚科甫的三种情绪变化来写:其一、五十年的夫妻生活平静如水,对妻子的爱他没感觉,意识里认定“生活就该是这样”;其二、失去妻子玛尔法后,他再拉小提琴的时候,心中升起异样的变化,即对妻子的忏悔;其三、从对犹太人洛希尔的烦,到由琴声引出他对失却爱的深思与反悟,遂变为对其产生怜爱,直到最后把宝贝般的小提琴赠给洛希尔。老棺材匠亚科甫灵魂深处的转变,是伴着“阵痛”走完全程的,从烦到悔到悟到爱的转换,使本篇小说的艺术性达到“点铁成金”的理想效果,进而推演了这段爱痛交

  加的人生故事,实现了由悲悯到忏悔的“无情节冲突”式的悲剧效应,于是木讷的亚科甫,终于“悟”来了自己人生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觉醒,他在“河畔柳下沉思追悔”的描述,是全篇高潮,他悔没借助身边的河来捕鱼、拉琴、运货、养鹅赚钱,他悔“生活白白过去,没有一点好处,没有一点欢乐。”

  作家结合亚科甫的悔,写出六个呐喊式的“为什么”,把其内心的“痛”推上极致,犹如刀噬心扉,呜咽低泣,声泪俱下,感人至深。这是老人冰冷的心田溶解的第一滴雨露,这是老人幽暗世界射进的第一缕阳光,这种冷与暖的转换,让我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进而反悟人生,善待人生。契诃夫接着写了亚科甫的“三次拉琴”与“两次落泪”,这是让他在悟中感受痛,在痛中感受醒:第一次是夜间,他恍惚看到逝妻玛尔法“像口渴的鸟儿”在眼前晃动,辗转难眠,几次操琴而鸣,似为失却的爱而泣。第二次是他病后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从诊所回家后“一看到提琴,他的心就揪紧,他舍不得死了”——出于对生命的留恋,才有这样的悔:“他一面想他那白白糟塌掉、充满损失的一生,一面拉那把提琴”,他把心里的痛“拉”出来,流泪成了他

  悔悟的释放……第三次是洛希尔请他去婚礼上拉琴,他因病重不能去,就“又拉提琴,眼泪从他眼眶里迸出来,滴在提琴上”,他眼泪这一非凡的“迸”,预示他的人生绝唱将到来,神甫来听他临终忏悔,他居然想到了“玛尔法不幸的脸色和犹太人被狗咬的绝叫”,而后他做出了一生最重要、也是

  最后的决定,将自己的提琴送给曾看不起的洛希尔——这是亚科甫生命最美丽的绝唱。

  这“赠琴化善”的细节,是大师的神来之笔,它点亮了冷酷的老棺材匠此前不曾见的人性向善的精神旅程,促成了人物形象的完美统一,于是乎老亚科甫的形象,亦完成了由外向内、由物质向精神的升华——人生明于思悟、人生醒于感恩。

  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宝贝儿》,是托翁激赏为契氏“十佳小说”中的杰作。这篇小说灵光耀眼、大师笔法突显、尽展契氏风格,其高妙处在于抓住了女主人公精神“突变”,命运“陡转”的情态走势,恰到好处地写出了由“喜剧”到“悲剧”的全程转换,格调忧伤而不失温暖,成功塑造了“悲喜终归皆向善”的典型人物奥莲卡。年轻女人奥莲卡命运不幸,上苍让她在不同时段、不同场合,嫁给三个男人,他们是剧场经理库金、木材场经理瓦西里、军队兽医斯米尔宁。命运让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或离开或再归来,客观上充当了她精神的毁灭者和重塑者。

  奥莲卡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原本是简单充实的,因为她的心中有爱,对属于自己的男人倍加珍

  爱,当丈夫们死去或离开时,她的世界崩塌了,在失去两位丈夫的长久伤痛中,她的爱在兽医斯米尔宁怀中刚刚醒来,他又随军队开拔离她而去,爱再次出现真空,她“简直是孤苦伶仃了”,此时作家以同情怜悯的情怀写道:“顶糟糕的是,她什么见解都没有了,她看见她周围的事物,也明白周围发

  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对那些事物没法形成自己的

  看法,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的脑子里和她

  的心里,就跟那个院子一样空空洞洞。”作家情绪

  舒缓,心怀温馨暖意,其笔

  触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既对奥莲卡奇妙变幻的生

  活感到无奈,又让人们感

  到这时的作家就“含泪”站

  在奥莲卡身边,对女主人

  公执著于爱的多变人生、

  波折命运饱含理解。

  契诃夫仅用四个表现

  方法,就将典型人物奥莲

  卡树立了起来:一、着重挖

  掘奥莲卡的精神世界——

  有爱人就能平静幸福地生

  活,没爱人生活就孤苦,心

  中就充满渴求;二、着重描

  摹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突出写了女主人公不

  同的婚后生活,其形象自

  然而美丽,失去丈夫后遭遇打击,精神萎靡,其形象失落而粗陋;三、着重刻画普通女人的善良、情爱、母爱——写得细致入微,催人泪下;四、追着奥莲卡的感觉,贴着心灵写其精神情感的深层变化——把人物的乐与忧,同生活变换融为一体,让暖意的文字引导读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成为其精神世界最亲近的感受者。

  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奥莲卡每每为自己的爱情而感到幸福的时候,打击她的重磅炸弹也正是爱,第一个丈夫库金客死外乡,第二个丈夫瓦西里突然殒命,这等轮番“轰炸”,命运逆转,让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魂”。她是热爱生活的人,她须臾不能离开爱人,有丈夫的爱,她的日子就过得兴致勃勃,失去丈夫的爱,她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即生满杂草、一片荒芜。作家借助奥莲卡的故事,告慰我们:有爱情作护佑,即使岁月平平,亦是完美人生,反之,在单桨孤舟的海域里,谁也不可能走得更远。

  重读契诃夫的《洛希尔的提琴》、《宝贝儿》,可悟出其艺术思想是表现平朴人生,发掘命运传奇,契氏的精彩短篇,就像井口很小、开凿极深的井,它是映照人类广袤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子,她传达的是温暖诗意、是丰厚人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