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追梦者张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08日09: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 一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追梦者的歌吟——张锲文学创作65年”研讨会上指出,张锲通过文学形式践行了他对文学梦的理解。

  张锲不仅是一位作家,他也是文学公益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还是一位充满理想和梦想的人。他说过:“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为追逐一个个新的梦境而神醉魂驰,而搏击不止。我相信,事在人为,在文学界和社会各界许多爱做梦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看来还只是梦想的事情,都将有可能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梦想要筹建一个文学基金会,作为繁荣华夏文学的经济后援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辞辛劳,尽心尽力。1986年,他多方呼吁、积极筹建的中华文学基金会终于在各方支持下正式成立,张锲出任副会长兼总干事。之后,基金会在张锲的主持下,先后资助了一大批有困难的作家和作家遗属,先后设立了“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中美文学交流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策划创建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工程和育才图书室工程等,他将自己的一个个梦想变为了一个个美丽的现实。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评论家何向阳当年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受益者,她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创办了一项跨世纪的文学工程,以年卷形式,为创作和理论方面取得成绩、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出版人生的第一本文学专集,名之为“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它完全是公益性的,旨在及时发现、推举有创作实力文学潜力的年轻的文学人才,倡导一种扎实、沉静而纯粹的文学精神,从而形成一个文学场,使文学的新生力量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我是这一工程的受益者,我的第一部理论评论集,就是入选这一工程获得出版的。这部书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常,此后我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并一直坚持在文学理论评论研究领域中,都与之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做文学理论评论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即便今天这一行业仍是如此,而能够结集出版个人的一部评论集,是非常难的。如果不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我想有许多像我一样热爱文学的人可能会改弦更张,因为可选择的事业在90年代一下子变得很多,而文学,已不像80年代那样处于黄金发展期,加之商业大潮的到来,坚持文学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外在的鼓励的。我想若不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出版和当时文学前辈的对文学事业的热心实践,今天的文学的后备力量也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说,之于中国今天的文学事业而言,这一工程功莫大焉。这项工程的发起人就是张锲。20年间,有近200位青年作家以此为起点,走上文学的道路。至少一代人的文学之梦是从这里起步开始,走向成熟的。如今那一代青年作家也从文学的新生代成长为文学的主力军。

  作家王蒙说,张锲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站在文学创作的前沿,不怕任何困难,以一个追梦者的形象自强不息。他的报告文学《热流》开创了改革文学的先河,作者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性有深刻的表现。

  作家刘震云认为,张锲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在生活中也是个非常有热情、富于生活乐趣的人。他对时代、对生活、对生命及对生命中经历过的一切,都怀着深沉的爱和珍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